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南京大学相关记录125条 . 查询时间(0.868 秒)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韩志勇、李徐生课题组利用位于江西九江彭泽黄土记录,重建了过去35万年低纬陆地地区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序列。他们的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核心区的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2万年周期,为岁差主控的太阳辐射变化所驱动;同时,他们还发现在轨道时间尺度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周期可能不一致。这一成果对于认识亚洲季风气候的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2021年11月18日,第八届南京大学“青年学者前沿论坛”云论坛在仙林校区开幕。中科院院士、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论坛设置北美专场和欧洲专场,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青年学者通过直播形式线上参会。·
2021年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大气科学学院谈哲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物理学院马余强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学校友张平、宋保亮、朱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为民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鲍哲南校友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
虽然气溶胶已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气候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业务化运行的全球天气预报模式和产品中,其影响尚未被显式考虑。丁爱军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气溶胶是导致全球不同地区天气预报出现系统性偏差的重要原因,并且该偏差在空气污染地区随预报时间显著增大。
2021年5月27-28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市召开。
2021年4月28日,“第十四届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
2021年4月28日,“第十四届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旨在研讨和加强理解东亚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高影响天气的发展机理及提高对此类天气的预报能力,推进中小尺度气象学研究的进步,从而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预警和监测预报。
气象观测数据表明, 过去一百年(1919-2018)全球气温上升了0.81°C, 现在,这种升温还在持续。全球气温升高后, 会引起海面上升、珊瑚死亡、极端洪涝事件增多等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因此,全球变暖是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常认为,近百年的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排放CO2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气温上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另一方面,太阳辐射量、海洋变化也可能引起全球温度升降,特别是在中高纬度地区,...
2021年1月20日,“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暨天气科学战略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WRP)在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指导下,旨在加强国际与国内合作,聚焦国际天气研究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0-14天以及季节次季节天气的监测、过程理解和预报能力,完善从观测、预报到服务的无缝隙连接,并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世界天气研究领域...
地表能量平衡是大气以及陆面模式的基本假设,但在许多地面通量观测站上都没有得到验证。许多学者在观测误差、湍流通量订正、源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这对于提高表面能量闭合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地面热通量作为地表能量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土壤湿度是陆面水文过程的关键要素,控制着地表能量和水分的收支,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模拟的影响可达数周至季节时间尺度。但是由于观测手段限制以及土壤湿度空间差异较大,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公认的准确的土壤湿度数据产品。站点观测、卫星观测由于时空代表性的问题无法满足数值模式的需要,而陆面数据同化(LDAS)等模式产品可以用于模式初始化,但受到模式结构、气象驱动数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
2020年9月16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科考分队出征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姜田、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潘益农和院长丁爱军参加出征仪式。
2020年9月10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东亚气候变异动力学”)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卫星资料在气候监测和预测中应用”研讨会。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部分省级气候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气象卫星专家和气候专家及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2020年9月10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东亚气候变异动力学”)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卫星资料在气候监测和预测中应用”研讨会。
2020年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白春礼,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高鸿钧,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王笃金以及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科学家代表等出席发布会。2020年度共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6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