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相关记录79条 . 查询时间(0.847 秒)
虽然气溶胶已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气候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业务化运行的全球天气预报模式和产品中,其影响尚未被显式考虑。丁爱军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气溶胶是导致全球不同地区天气预报出现系统性偏差的重要原因,并且该偏差在空气污染地区随预报时间显著增大。
地表能量平衡是大气以及陆面模式的基本假设,但在许多地面通量观测站上都没有得到验证。许多学者在观测误差、湍流通量订正、源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这对于提高表面能量闭合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地面热通量作为地表能量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土壤湿度是陆面水文过程的关键要素,控制着地表能量和水分的收支,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模拟的影响可达数周至季节时间尺度。但是由于观测手段限制以及土壤湿度空间差异较大,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公认的准确的土壤湿度数据产品。站点观测、卫星观测由于时空代表性的问题无法满足数值模式的需要,而陆面数据同化(LDAS)等模式产品可以用于模式初始化,但受到模式结构、气象驱动数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
2020年9月16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科考分队出征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姜田、大气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潘益农和院长丁爱军参加出征仪式。
我院杨修群教授课题组近期在野火气溶胶气候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相关研究发现了热带和极地地区野火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野火在北极地区的气候效应对热带Hadley环流的影响。
今年春节后,在新冠疫情爆发、各地实施人流和交通的严格管控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城市仍然出现多日中度乃至重度PM2.5污染,引起了政府、群众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了对于近年来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及雾霾研究科研成果的质疑。
2020年6月13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丁爱军与符淙斌研究团队合作发表的题为“ENSO and Southeast Asian biomass burning modulate subtropoical trans-Pacific ozone transport”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发现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下,东南亚森林...
2020年5月28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穆穆教授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所有专家委员、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科技处陈露洪副处长和大气科学学院潘益农书记、丁爱军院长等以远程或现场参会的方式共同参加这次会议。
2020年5月2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院丁爱军与符淙斌研究团队题为“Amplified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of haze by aerosol–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期刊主页条幅亮点推荐。该项工作揭示了我国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秋冬季的重霾污染...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先后公布2019年度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名单,我院4位青年教师名列其中,分别是: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汪名怀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的雷荔傈教授和黄昕副教授,以及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的张洋教授。本年度我院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数创历史新高且入选者研究方向分布在天气、气候、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三大重要分支方向。
庄炳亮,男,福建三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现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东亚地区人为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及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大气成分、气溶胶光学特性和辐射强迫的观测研究。发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篇,引用600余次,研究成果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参与编写教材2部,出版专著2部,荣获奖励4项。主持...
周晨,副教授;科研方向:1. 云的辐射与遥感;2. 云的辐射效应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周博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动力气象学》(2016 - 至今);研究生课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2016 - 至今),本科生选修课《大气湍流》(2016秋)。
杨犇,男,江苏高邮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本科毕业,2012年获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曾多次赴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访问。
徐昕,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 :1) 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理论。通过对地形重力波的传播及动量传输进行研究,从而改进和发展数值模式中的次网格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 2) 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数值模拟和动力学。综合利用多源观测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及其精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的物理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