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土壤学 实验室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715 秒)
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由农业部2011年批准建立。该实验室立足长江中下游平原,针对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与农田氮磷污染综合控制、区域农业固碳及温室气体减排、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非生物灾害防控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0人,博士12人,硕士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人员...
福建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3月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依托单位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根据“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强化基础、应用优先、立地顶天”的发展理念,实验室贯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择优激励、动态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围绕4个重点研究方向设立开放课题,实验室针对东南丘陵区酸性红壤养分特征与主要障碍因子,以我省特色粮果茶菜为主攻对象,开展植物营养与生理生态...
针对目前液肥市场需求量大、液肥生产施用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在福建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农科院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家单位的立项支持下,项目负责人孔庆波博士在多年液肥配方研究基础上自主设计了多物料多反应平台移动式自动配料计量系统、智能可编辑生产控制系统、在线设备监控系统等实用生产技术,实现了液肥生产配料、悬浮反应等工序自动化过程,将液肥生产施用及其装备配套技术进行创新与开发,建成液肥自动化...
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15年。实验室将以土壤资源与农村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土壤资源利用与污染修复、土壤养分循环与作物营养调控、农业固碳与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领域,着力解决耕地资源、土壤质量退化、土壤生态服务功能衰减等有关的土壤科学核心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为促进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实现“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兼顾资源高效与粮食安全、实现耕地培肥与污染减排”的根本目标作出贡献。实...
海南省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及办公室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施大棚约 1500 平方米,科研示范基地约 6.7 万平方米。海南省农科院科研实验大楼第九层已明确分配给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使用,面积为 1076 平方米,因此,确切的说现有实验用房超过 2000 平方米。现有专业科研人员 32名,其中,研究员 3 名,副高职称人员 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2 人,博士4 人,中级与初级研究人员 1...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依托生态学和相关学科,旨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病虫害,促进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生态控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有机农业优化模式与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气候变化。
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发挥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作物栽培、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地理、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已建有环境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生物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遥感与信息技术基础三个研究室;建成农业资源遥感调查、地物光谱、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4个研究实验室
中科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由中科院批准成立,依托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该所长期从事土壤环境科学和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工作,早在 1976年就设立了土壤环境保护研究室,2002年成立“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2008年12月获批建立“中科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发现、评价土壤污染并开展修复治理的国立科研机构。高拯民先生、吴燕玉先生和孙铁珩先生先后开展了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的研究工作,系统阐述了土壤环境及治理修复理论、学术思想和对策,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和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逐渐成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学术梯队共有成员46人,由来自土壤学、园艺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人员组成,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拥有核磁共振仪、土壤微生物分析系统、PLFA菌种鉴定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土壤粒径分析仪、ICP-OES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现有环境风险评估与修复实验室、土壤微生物学实验室、土水资源与环境实验室等。
陕西省科学院土壤资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为依托,主要针对陕西省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土壤质量问题,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重点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土壤质量改良与提升、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目前已建成拥有ICP、GC-MS、流动分析仪等大型仪器的600平米土壤分析与监测实验室,同时建立了覆盖全省500多个特色农业园区(苹果、猕猴桃、设施农业...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旨在提高我国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促进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创新、示范与推广。 201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建设新型肥料研制工艺和装备、土壤有机培肥和土壤质量评价与控制、养分精准管理工程技术、退化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4个研发平台以及相应的监测试验平台和推广示...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于2001年6月28日,2005年进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序列,2006年通过验收。2011年10月获批组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针对我国旱区作物抗逆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突出“旱区逆境”这一区域特色...
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2003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原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实验室验收,正式成立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是沈仁芳研究员,副主任是周东美研究员和徐华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周健民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48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研究员26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