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239 秒)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哲学学科传统悠久,底蕴深厚。1952年成仿吾校长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1981年我校在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涌现出王家俊、王兴洲、吴乃恭、王宏文、李树申、薛文华、解恩泽等优秀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自然辩证法等研究领域居全国前列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张澍军、胡海波、庞立生、韩秋红、崔秋锁、张富国等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中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始终秉持“会通中西马哲学资源,构筑宽厚学科平台,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学科研究特色”的理念,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哲学与中国现代化、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研究方向,拓展和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研究,对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促进新时期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已把它列为重大课题。
一、培养目标: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能独立担负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较为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学科带头人陈晓明教授近年来在人学理论、意识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近年来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哲学原理》、《哲学通论》、《哲学原著研读》、《人学理论研究》、《西方伦理思潮》、《经济伦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思潮》等课程。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50多篇,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哲...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和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基础知识,如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等;熟练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去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高层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79年开始招生,1981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1986年被列为广东省省属高校重点学科。近年来,本专业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既有全国知名哲学家,也有一批学术造谐较高的中青年学者。
作为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它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1人,哲学教研队伍整齐。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市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国家级权威...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和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基础知识,如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等;熟练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去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高层次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课程特色概述 一、教学队伍 课程负责人系全国教学名师。先后获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6)、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997)、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等奖励。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教学和先进个人奖励7...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校开设本科生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1922年,著名学者范寿康先生就在当时的教育哲学系(哲学系前身)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40年代,金克木先生曾在哲学系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48年,刘绪贻先生曾以“社会学”的名称开设历史唯物主义课程,其选用的教材是三联书店出版的李达的《新社会学大纲》。这一传统在反动势力压迫...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中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发展而来的,成立于2003年10月,所长杨耕教授,副所长吴向东副教授。该所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武汉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1995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了国家教委部门预审,1998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立项,经费270万元。
1999年10月,原吉林大学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由校长任命孙正聿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4月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决定,在已有基础上,成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形成了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辩证法理论和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这三个基本研究方向,并取得了特色鲜明、学界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