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天气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天气学相关记录823条 . 查询时间(6.319 秒)
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完成。得益于观测手段、同化算法和物理参数化方法的进步,数值预报模型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然而,这些进步也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南海夏季风爆发标志着大尺度的大气和海洋环流自冬季型向夏季型的转换,也预示着主雨季在东亚和西北太平洋等地区的来临。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对于我国盛夏时期的气候异常(总降水量、登陆台风)等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夏季风爆发主要出现在5月,此时它的气候影响要更加直接和明显。
近一个月来,南方地区经历了多轮冷空气侵袭,虎年春节过后持续低温湿冷。2022年2月19日,降水集中在华南地区,福建南部、广东、广西东部和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广东云浮和茂名、广西梧州和玉林等地出现大暴雨。受低温影响,广东的清远连州市星子潭、三水乡南风坳和新八村等地还迎来了降雪。20日,广东各地气温不足10℃,由于天气寒冷,广东一度成为广“冻”。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天(2022年2月23日至24日),南方连续阴雨雪天气终于迎来转折,降水明显减少。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也将开始探底回升,本周末和下周初,不少地方的气温将创今年以来新高。
中国新闻网西宁2022年2月18日电 (记者 孙睿)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科院”)相关专家18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该院史培军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该研究成果显示,观测显示气候变暖将缓减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缺氧健康风险。
ENSO遥相关的非对称性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现象,对于气候动力研究和气候预测有很大意义。上世纪90年代开始,Hoerling et al (1997)就发现北半球冬季厄尔尼诺激发的PNA波列位相相对拉尼娜年偏东。他们将之归结为热带异常对流位置在两个位相间的差异。这一解释被广为接受,在ENSO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乃至其他遥相关型的位相移动中均有广泛应用。但另一方面,Simmons et al (198...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胡学林在原韦华副研究员和气象局宇如聪研究员指导下,利用逐小时降水台站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0年8月高原东坡降水的小时尺度精细特征和相应的三维环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情况进行了对比。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丽霞副研究员、博士生赵丹和周天军研究员与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彭冬冬博士、国家气候中心肖潺研究员合作,利用拉格朗日模型FLEXPART开展了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水汽追踪,分析了2020年梅雨期降水的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CCES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团队吴成来副研究员、林朝晖研究员、张贺副研究员等人及其合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风蚀物理学理论的动力学起沙模型,并通过与陆面过程模式CoLM的耦合,建成了包含沙尘-气候-植被间相互作用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该起沙模型可考虑土壤沙粒的轰击运动、土壤团聚体的破裂作用,以及精细地表土壤和植被特征对起沙的影响,具有坚实的风...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郄秀书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北京闪电网(BLNET),对百余次雷暴前的PM2.5浓度与闪电活动进行分析,发现PM2.5浓度低于一定阈值时,闪电活动与PM2.5浓度存在正相关,气溶胶可能通过云微物理过程增强闪电活动;而当气溶胶浓度高于一定阈值时,随气溶胶浓度增加闪电活动则呈减小趋势。
近日,中国气象局向中国科学院发来了感谢信,感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俞永强两位研究员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4次全会暨第一工作组第14次会议中的辛勤工作和积极贡献,以及中国科学院对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审议工作中的大力支持。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1你那9月12日17时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的中心位于距离浙江声象山县偏南方向约43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预计“灿都”将以每小时 25~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将于13日白天在舟山到宁波一带沿海登陆或穿过舟山群岛,然后在杭州湾附近回旋少动,16日开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一项新研究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将有助于大型火山喷发产生的羽流喷射得更高、传播得更快、反射更多阳光,导致更加突然和极端的降温。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过程组研究团队基于1970-2010年中国区域695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通过计算4种不同的干旱指数评估不同时间范围(月、年)与不同区域(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及不同海拔区)的极端干旱频率,系统地量化了蒸散发和时间尺度(3和12个月)及其交互作用对极端干旱频率评估结果的相对重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贾根锁研究团队基于气象台站观测数据与遥感不透水面数据,评估了1980-2017年中国区域夜间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对夜间热浪的贡献。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