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368条 . 查询时间(0.79 秒)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
2023年8月30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采购,东方武核承制的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反应堆堆内构件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2023年9月14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织召开了疲劳监测和瞬态统计系统工程样机产品鉴定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赵成昆任本次产品鉴定会组长,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鉴定。
2023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科研人员在聚变装置概率安全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核科学技术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Materials and Energy和Annals of Nuclear Energy上。
2023年12月18日,中广核技下属中广核辐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辐照”)召开天津辐照中心项目投运暨市场推介会,天津市东丽区副区长连欣,中广核辐照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邓伟江等出席活动。
为推进中系技术规格书在核电厂的应用和经验反馈,持续提升核电厂技术要求手册质量和完整性,受国家核安全局委托,应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申请,2023年12月11日至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技术要求手册同行评估活动。
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新型辐射探测器具有耐高温、抗辐照、低噪声的优势,在航空航天、聚变诊断、深地测井等应用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半导体探测器信号微弱,需要与前置放大器等前端电子学电路紧密连接才能达到较好的测量效果,而传统硅(Si)半导体前置放大器难以耐受高温环境,亟需研究开发新型耐高温、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
近日,我国首台百吨级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取得设计许可批准,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大型快堆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全部关键技术,打破了该类型运输容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从无到有,再到创新性、产业化、型谱化的突破,为我国快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韩运成项目组在贝塔辐射伏特核电池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科学与技术》(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
2023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李慧研究员等开发出一种钯复合膜缺陷“自修复”技术,能够实现膜管表面缺陷的“自动愈合”。
2023年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近日,由中辐院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ISO 24390:2023《核设施产生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放射性表征方法学》正式发布,该标准是由我国在放射性废物管理领域编制发布的首个ISO国际标准,是中辐院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国际一流”院所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放射性废物治理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利用高能射线辐照技术制备出多功能水凝胶,以用于光热驱动海水淡化和放射性废水净化。2023年11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graphene/Ag hydrogel with antimicrobial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for efficient Solar-driven desalination and wa...
自发辐射是最为常“见”的量子现象。你我所见之光,大多都可溯于某原子、分子或其他处于激发态的量子系统的自发辐射。这一现象也是最初等的量子场论现象,无法在经典的电磁场理论中获得解释。1916 年,Einstein 最早预言了这一现象,并唯象地计算了自发辐射的速率,即广泛见于原子物理课本中的 “A 系数”;1926 年,Dirac 从微观理论上得出了 Einstein 的结果,其理论也是后来量子电动力学...
近日,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牛一斐教授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课题组合作,针对核物理中的难题,即“如何精确测量更高多极性的同位旋矢量巨共振”,提出利用携带内禀轨道角动量的涡旋γ光子提取具有特定多极性巨共振的新方案。该成果以“Manipulation of Giant Multipole Resonances via Vortex γ Photons”为题,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