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4000年前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2年10月13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天峰坪镇天翅湾村发现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遗址,实证了黄河东岸4000年前聚落形态和文化面貌。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7月19日消息,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前,考古人员对水电站库区开展了近2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涉及9处文物点和21处清代墓葬,采集各类文物标本20000余件,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商周时期的墓葬,证明早在距今约4000年前,该区域已有人类生存繁衍。
近日,河南寻“夏”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河南孟州禹寺遗址发现虞夏时期城池,年代上限为距今4000年左右。此次发现为河南西北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城址,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3座活人殉葬墓,揭示出约4000年前河套地区的丧葬礼制和等级意识。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寨山遗址的这一考古发现,为石峁文化的考古补上了“缺憾”。寨山遗址距石峁遗址约60公里,是石峁都邑下的次级或三级中心聚落。这个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一处龙山时代的石城聚落。考古工作者在对寨山遗址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3座活人殉葬墓。
口弦琴作为一种最为原始的古乐器,素有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5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音乐学院、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开幕式。
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的皇城台东护墙北段,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一百余片卜骨和万余枚骨针。在辨认拼对后,日前复原出一只造型生动的大型陶鹰。陶鹰残高50到60厘米,呈展翅伸颈状。通过对大量陶片的辨认,类似的陶鹰还有10多件。
日前,考古人员在对赤峰市元宝山区高家台子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3500年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文字。据介绍,考古工作队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考古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块刻划着“符号”的陶片,笔画简洁流畅,推测该符号是当时的祭祀用语。这一发现为探寻中国古代文字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据了解,高家台子遗址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目前共发掘...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2月11日对外称,内蒙古发现约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为探寻中国古代文字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连吉林告诉记者,文物考古人员近期对赤峰市高家台子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神木石峁皇城台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骨器,这些制作精美骨器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手工技术。这也是陕北地区第一次发现4000年前龙山时期的骨器加工厂遗存。
2016年9月13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唐林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湖南省考古领队王良智说,本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14个,灰沟17条,柱洞47个,房屋建筑基址2处。
沿着吴兴区潞村古村落的田间小道往北走,穿过一片桑地,钱山漾遗址映入眼帘。5月12日,经过57天的考古勘探和试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湖州博物馆在此清理出土了60多件器物,包括陶器、石器等遗物和木头、竹编等一批有机质遗物,其中,新出土的精美陶纺轮等器物,为深入研究钱山漾遗址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佐证。
“一扇扇门打开,穿越时间的隧道,渐渐地熟知一片片远古的天空,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与久远。”继螺蛳壳、陶片、石器等文物后,昨天,通海兴义遗址再次发掘出了一颗带有倒刺的鱼钩,且鱼钩拴线的地方还被压扁了,跟现在的鱼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看着这一鱼钩,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华在内的发掘项目组成员,更加坚定了信念,只要接着往下挖,揭开海东类型新石器文化之谜“指日可待”。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陕西的考古工作者陆续在神木石峁遗址内发现了近200块壁画残块。经过这些年的实验室实验、分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于日前公布了结果——这批壁画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绘制技法上均与汉代及其以后的壁画较为相似,可能暗示着中国早期壁画的基本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4000年前或者更早的时期便已经基本确立。
2014年10月底,在陕西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联合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长安大学、奥林巴斯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多家单位,集成XRF、Raman光谱仪、IR光谱仪、超景深3D显微镜、X光透射仪、航拍飞控系统等多种便携式分析设备组成文物出土现场保护和无损分析综合移动实验室,赴陕北石峁古城遗址、统万城遗址考古现场、陕西文物考古...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9月8日报道,一副埋藏地下近四千年之久的稀有武士作战盔甲近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鄂木斯克市出土,其价值不菲,震动俄罗斯考古界。据悉,这副在鄂木斯克市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出土的盔甲保存状况堪称“完美”,由麋鹿和马等动物的骨头制成,属青铜器时代所有,埋藏在地底下已达3500年至3900年之久。 考古学家称这幅盔甲应属西部利亚作战部队中的某位“英雄”或“精英武士”所有,很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