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自然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0.305 秒)
长江、钱塘江、吴淞江、娄江、黄浦江河口及其支流流经的一些地方曾有八月观潮的习俗,这类习俗的兴衰与河道通塞有密切关系。观潮起于广陵(今扬州)曲江,最负盛名的则是钱塘潮。唐宋时,观潮已成一娱乐性民俗节日;元以后,江南地区出现“潮生日”的说法,并有祭潮仪式。钱塘江沿岸的“潮神”信仰少见于其他地方,体现出潮汐对地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地方性调适。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大学前冢子头考古队联合高密一中开展了“感受历史温度,共享文化遗产”主题考古工地参观和科普宣讲活动。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党总支副书记柳勇,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夏毅,山东大学前冢子头考古队领队高继习参加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吉福德·平肖作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虽然认识到了自然价值的多元性,但受发展进步观的影响,基于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构建了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资源保护理念。平肖丰富的户外生活阅历、理性的“科学林业”知识训练以及对美国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深度了解,为其提供了观察自然的多重视角,进而形成了兼具浪漫主义情怀和理性思考的自然观。一方面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尊重其内...
旧制度时代,法国的度量衡纷繁复杂。启蒙时代的科学家和改革派官员尝试从自然中寻找一种理性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这个设想在法国革命期间得以落实。作为新体系的核心,公制单位“米”的酝酿和制定展现了启蒙与革命时代在思想观念上的连续性:新长度单位的倡导者们都坚信,源自自然的理性标准可以改良社会和政治生活。法国大革命以其巨大的政治能量推动了这一观念的实现。虽然新体系的人为命名和十进制原则在普及过程中遇到传统...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以竞争为主的新阶段,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拉丁美洲传统上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其经济、政治和制度都深受美国影响。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1世纪呈现出飞速增长的势头,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投资来源地。传统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对拉美投资是基于政治和资源驱动,而美国企业的投资则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还未有对两国在拉美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比较的经验性研究。
宋代大象的自然与社会生态     宋代  大象  自然  社会生态       2024/4/11
大象作为野生动物或驯畜,具有生态环境区域的标志性和外交、礼仪的象征性。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在宋初挣扎一番后绝迹。此后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北回归线南北一带,以闽粤沿南海地区最为密集。宋代立法保护野象,并禁止民间象牙贸易。自南宋以来发生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为生存大力捕杀野象,地方官也鼓励捕杀,到南宋末大象在东南地区几乎绝迹。宋代是此前最重视利用驯象的时期,最早设置了朝廷养象所,象仪列为大...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榕榕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自然灾害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XSS004),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董晓佳、陈洪波、武鹏、赵仁龙。该成果试图从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对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诠释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社会变迁的发生机制。该成果通过考察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
《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为“论世衡史”系列的其中一册,以美国历史上的城市发展及其与自然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无墙之城”为核心意象的美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困境与使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城市史学经历了数十年发展之后,现已渐趋式微,然而如果从另一角度考察美国城市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领域更为细化并且同其他的史学分支学科相结合后展现出新的生机。在这些新生学科中,城市环境史...
堪萨斯城崛起于密苏里河与堪萨斯河的交汇处,是一个依赖大平原的农牧业所建立的美国中西部都市。铁路助力资本打破了自然的种种限制,令大平原转化为堪萨斯城的腹地。虽然征服自然以实现城市经济的永续增长,一直是堪萨斯城,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文化的野心,但是成为腹地并不意味着自然完全受到资本与技术力量的操纵,更不意味着自然的消失。作为一种自发的、独立的力量,自然以其丰饶奠定城市发展的基础,也以其极限挑战着...
2021年6月3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等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邓超主持新闻发布会。
为落实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20年1月18日下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柴晓明院长一行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领导共同赴自然资源部参加“文物保护工作支撑数据”调研座谈会。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司长苗前军、副司长张炳智、吉建培及相关处室代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
2020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海论坛》杂志社、世界科学出版社等期刊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
自19世纪起, 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 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 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 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 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 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
受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影响, 现代政治哲学广泛地从自然状态出发阐述政治社会的起源和性质。但对霍布斯主张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学说, 一直缺乏准确充分的理解。本文指出, 霍布斯所谓的“自然状态”是借助经验原则建构的一个指向未来的空间, 在这一空间中, 自然平等的人之间因为力量的比较而导致的内在冲突 (自然激情论证) , 与每个人从自我保存的绝对自由推出的“对一切东西的权利”所引发的矛盾 (自然权利论证...
在天津自然博物馆2020年6月4日举办的“‘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特展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1920年6月至8月,桑志华在黄土地层中发现三件更新世人类制作的石制品,1923年桑志华、德日进发现、发掘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和宁夏水洞沟遗址,发现“河套人”牙齿,奠定了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基础,并使中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上占据了重要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