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苏关系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335 秒)
近日,《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以下简称“汇编”)中俄文两版首发式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举行,文献记录了两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声明、政府间往来信函、会谈记录等大量珍贵史料,很多资料都是首次问世。其中,文献首次披露了苏联当年送还中国52册《永乐大典》的过程。
2015年6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阎明复回忆录》一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何鲁丽、阎明复、胡德平、邓榕、章百家、陶斯亮、陈小鲁、舒乙等出席。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表示,阎明复10年前开始着手撰写该回忆录,目前出版的两卷本《回忆录》,近百万字,承载和饱含着阎明复近十年的心血。其间,他对每一段史实、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回忆、仔细核对,真正做到了“十年磨一剑”。“该书是一部具有宏阔历史视野...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整整持续了43年,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开低走最后到正常化。因此,一部中苏关系史,应当是以两国关系为纵轴展现中苏两党超越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并对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揭示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争论是如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另外,还要注意如此复杂的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一个特殊...
国际共运与中苏关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估。
本文从不同的理论框架(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结构现实主义、认知心理学、国内政治和认同等)出发,以《中苏关系史纲》提供的素材和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最近解密的省级档案等史料,对中苏分裂等核心问题进行理论性的探讨。本文尝试从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审视中苏关系,以期促进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史的富有成果的对话。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中苏关系史上,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是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向以国家利益为主的过度,内容非常复杂,但反映在史书上也最为薄弱。本文重点评述的是这一时期中苏关系中一系列事件的起因、互动关系以及影响。
《香港传真》2009年2月23日以两期连载的篇幅发表了一位“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元的文章《苏联解体的挽歌》。这篇文章针对前此该刊发表的张全景同志的文章《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进行重新审视”,要“澄清人们过去的某些看法”。看过黄文,令人大失所望。黄文根本上抛开了对苏联解体这个中心问题的论辩,大讲他自己对苏联一些历史问题的评价。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及斯大林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冷战进程中最具震撼力、最令人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之一。其结果,不仅引起了一系列有关各国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发展的深刻问题,也对中苏关系的演变乃至冷战格局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因此,对于苏共二十大及其影响的讨论理应列为国际冷战史和中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周恩来与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  周恩来       2008/11/18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凝聚着周恩来的心血。中苏关系无疑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部分,对此,周恩来更是倾注了极大精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友好到分裂直至兵戎相见到再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有关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真正进入较为深入的研究,还是最近十年的事情。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档案文献的相继解密公布,[1]特别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学者在中苏关系史、国际共运史等方面研究力量的不断增强,带动了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2]但客观地看,这些成果不仅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人云亦云”的倾向。[3]以中苏两国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  中苏论战       2008/4/15
中苏论战,是60年代国际共运中的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发生,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是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结果;就中国方面来说,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指导思想急剧变化的结果。中苏论战的实质,既是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一场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之争。论战对全局指导上日益“左”倾的中国政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苏当年关系恶化直至分裂的重要原因,科学地总结了四十年来中苏关系结盟--恶化--正常化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发展中俄面向廿一世纪的长期睦邻友好关系颇有教益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中苏关系  邓小平       2008/3/15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外交家。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了外交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他指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1]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邓小平的外交活动不仅...
(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要解放台湾,但是台湾海峡的客观存在,在什么时候解放却要等时机成熟。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调整了对外政策。在苏联的影响下,朝鲜战争以停战协议的方式结束;随后在1954年印度支那的战争也以日内瓦谈判的方式结束,苏联对美有趋向缓和的迹象。对惯于用打仗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台用兵政策何去何从并不明朗。从1954年7月起,中国领导人开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