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中国北方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287 秒)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基础。由科技部资助、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九家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3年6月5日对外公布朔州后寨墓地发掘情况,考古人员共清理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其中包括73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是研究晋北地区西汉时期文化面貌的重要资料,共同推进中国北方地区秦汉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古人类最早何时开始给打制的石器工具装上手柄便于使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此前研究一直没有明晰结论。
作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林木在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举凡房屋建造、农业器械、生活用具等等,经常离不开对各种林木的利用。自晚清以降,由于西方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导致中国被动进入近代化,林木资源逐渐被赋予一些新的用途。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铁路建设为核心的近代中国工业化出现了较大发展,枕木等工业制材的市场贸易开始极速扩张。
按照随葬动物的部位和摆放方式,殉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殉牲泛指古代人群在墓葬和附属祭祀址(坑)中随葬各种动物进行祭祀的习俗。狭义的殉牲是指在墓葬中随葬动物(羊、牛、马、狗和猪等)的头骨(包括颌骨和部分椎骨)、肢骨(包括蹄骨)或完整的个体进行祭祀的习俗,这些动物多摆放在填土、二层台和墓底等位置。殉牲代表了墓主人的族群标识、个人身份、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占有等情况。本书全面收集和梳理了中国北方地区...
中国北方是黍粟(俗称糜子、谷子)农业起源中心,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黍粟农业如何从中国北方起源?尽管这一跨学科问题长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目前认知仍未统一。
陕北榆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为牛羊的大量养殖提供了可靠前提。近十几年来,随着陕北榆林地区输油管线、高速公路、水库等基本建设的开展和文明探源等研究课题的深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联合发掘了30多处新石器遗址,初步建立了榆林地区距今5-4千年基本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从仰韶晚期的尖底瓶系统(距今5000-4500年)到龙山时代前期(庙二文化)的斝系...
旧石器时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约4.5-1万年)现代人的扩散、交流以及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宁夏水洞沟遗址群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考古学者的目光。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团队对该遗址群的多个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被中科院院士刘东生誉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艺复兴”。针对该遗址的研究取得了众多...
2017年6月20日,自治区教育厅特邀自治区种子管理局、自治区植保总站、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广西民族大学组成专家组,赴位于扶绥县的广西大学农科基地,对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选育的甘蔗新品系规模化良种繁育地块进行现场查定。经现场测产和抗病性调查,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三个甘蔗新品系的亩产量分别达到10116公斤、11522公斤和12480公斤,主要病害——甘蔗黑穗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界对边疆民族问题,尤其是对“新清史”研究的持续关注,从周边看中国、从汉与非汉民族多元互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时期的中国,渐为学界重视和推崇。无论是站在社会史的立场,还是从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北方边塞地带的人群、生计与社会进程等问题进行研究,都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毋庸讳言,这样的研究既是区域的,又是跨区域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亚洲的,更是世界的。
据EurekAlert!: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可能充当了鸡的驯化的一个早期中心。已经在中国发现了年代测定为距今1万多年前的鸡的骨骼,但是不清楚这些样本与现代家养物种是否有关系。
在广大的欧亚草原上,曾经上演了无数金戈铁马的故事,也曾有一段段文明交流互动的传奇。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和阿尔泰地区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前者位于后者的东北部。由于这一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早期铁器时代,中亚、西亚、希腊以及中国文化均对这一地区产生过影响。同时,这一地区也向周边地区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 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物. 埋藏学分析表明了古人类在这一动物群聚集、改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基于动物属种分布及丰度、死亡年龄模式、骨骼表面改造痕迹与骨骼单元分布等动物群特点, 并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证据, 灵井许昌人遗址被解释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狩猎-屠宰遗址而非古人类的居址或中心营地. 这一遗址中数量较多的人工石制品的出现, 可能反映了...
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化厅考古所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考古专家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近日完成了对中国北方渔猎文化典型代表——昂昂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余件珍贵文物。昂昂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22处遗址与17处遗物点组成,共计39处。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首次在昂昂溪五福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清理墓葬一座,出土石器...
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北方11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协会联合主办,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承办的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近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甘肃、青海等11个省、市、区的219种期刊参加了评选。吉林大学《史学集刊》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