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智能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99 秒)
2023年9月26日,由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主办的国防科技高地论坛信息通信智能变革分论坛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分论坛聚焦“智能+信息通信”主题,围绕卫星激光通信、量子直接通信、通信导航一体化、智能信息融合等内容展开研讨交流。
近五年,学院获授权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224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授权软件著作权99项。
占生宝,安徽安庆人,1967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技术方面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8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6项。
吕启涛,现任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均简称大族集团)首席技术官、董事副总经理,德国分公司总经理,获“国家特聘专家”、“中国杰出工程师”等荣誉称号,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同时兼任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大族工业激光技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工业超短脉冲激光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激光加工联盟副理事长、...
智能所双丰研究员主持申请的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可在线分析控制机理的激光整形量子控制平台”于2017年获得立项,其项目启动会于2018年1月10日在智能所召开。项目境外合作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Herschel Rabitz教授,国内合作方华东师范大学孙真荣副校长指定的代表张诗按研究员,中科大丛爽教授参加了此次启动会。双丰研究员主持了本次启动会。所科研办宋全军主任首先介绍了智能所近年来...
近期,智能所黄行九研究员和安徽光机所赵南京研究员从电化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检测水溶液中Cr(VI)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将电化学方法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联用并结合微区液体排空装置实现对水中微污染物Cr(VI)的原位水下检测。该工作在利用光谱-电化学方法联用实现水下原位重金属离子的准确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上(Analytical ...
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和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洲在智能监控方面取得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图像处理算法的技术突破与监控系统完善,进一步验证了智能监控控制焊接机器人的可行性。此成果为今后建立更加精准的监控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成果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工业信息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发表(参阅...
史浩飞,博士,副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参与多项国家973、863与自然基金项目,已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中国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研究成果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州州立大学等数十个研究小组引用,总引用次数300余次,其中高引用的单篇论文被引150余次。关于集成化微纳透镜的研究被评选为2007“年度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在纳...
为了增强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CFAR)检测器在杂波边缘环境中的鲁棒性,结合无偏非均匀杂波估计CFAR(HCECFAR)检测器检测概率高和可变性指示CFAR(VI-CFAR)检测器虚警控制能力强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差(maximum likelihood difference, MLD)的智能CFAR检测器MLD-CFAR。MLD-CFAR通过计算...
近日,上海科学院五十所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举行“智能电网与电气工程”产学研联合基地成立仪式。五十所和上海理工大学的领导,协同公司技术骨干人员,以及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有关领导、教师和研究生出席签约仪式。
针对传统粒子滤波的退化、样本枯竭现象及其导致的状态推理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粒子滤波算法。利用群智能优化算法中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优化手段,改进粒子的先验分布。通过自适应地调节粒子的惯性权值增强粒子群的探索和开发能力,减少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早熟现象,使得采样后的粒子朝着高似然区域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状态推理精度。利用Crame′rRaolowerbound定义了算法有效性的度量。通过仿真...
合成了一种材料N,N′-二苯并咪唑-苝二酰亚胺(PV),经多次真空升华提纯,产率为68%,纯度达95%以上。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TG)对该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苝四甲酸二酐(PTCDA)与邻苯二胺反应,易转化成二苯并咪唑苝类衍生物。该PV材料在450~750 nm范围内有两个强的吸收峰,其初始热分解温度约为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