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预估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积雪具有高反照率、低导热率及融化吸收大量潜热等特性,不仅在积雪覆盖期间,而且在积雪融化以后,都对气候异常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全球重要的积雪区,欧亚大陆积雪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欧亚大陆积雪对印度夏季风降水和东亚气候的影响近百年来也一直为气候学家所关注。
2023年夏季极端高温热浪席卷华北大地。根据中国气象局报道,2023年6月北京、天津、石家庄均打破了当地观测史上单月高温日数最多纪录。6月21-30日期间,华北地区共有124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超过40℃。6月22-24日端午节期间,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为该站观测史上首次40℃三连击。此次高温过程强度强、范围广,对交通安全、人民生命健康、能源供应、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赤道太平洋纬向海表面温度梯度(SST梯度)影响全球平均温度,是全球变暖的起搏器。观测记录显示,2023年12月7日SST梯度增强,显著影响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全球海洋热量吸收。然而,气候模式倾向于模拟与观测不符的减弱趋势。这种偏差可能会降低预估未来SST梯度变化的可信度。因此,揭示模拟和预估SST梯度不确定性的来源及成因,减少未来预估中的不确定性,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问题。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提高其未来预测和预估的可靠性,对于防台减灾相关的风险管理与适应决策至关重要,因此成为科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现有针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变化的预估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议,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令未来亚太区域的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威胁。
直接观测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地区经历了迅速的升温(约1.38°C),高于同期全球平均的升温幅度(约0.99°C)。由于局地尺度的升温往往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为频繁地发生,因此未来中国地区的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将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一人一票”的“模式民主”原则进行多模式集合(MME),是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在内的科学界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
近年来极端的热带气旋频繁袭击西北太平洋沿海地区,例如2021年的超强台风“雷伊”和2022年的超强台风“轩岚诺”,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合理预估未来增暖情景下热带气旋的变化对相关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为了得到对热带气旋活动更为合理的的预估,许多研究从不同的方向着手提高用气候模式模拟热带气旋活动的能力,包括提高模式的分辨率,改进热带气旋的识别算法,使用海气耦合试验取代海气非...
2022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但预估的极端降水定量变化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但预估的极端降水定量变化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
2022年8月30-3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影响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子和物理机制研究”项目(2020YFA0608900)在北京召开学术年会。项目办公室主任满文敏副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张峰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任小波处长在线致辞。项目责任专家王辉研究员、翟盘茂研究员和有关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及研究生共70余人参会。
全球不断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越来越严峻的危害。世界各国已日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积极采取并不断强化应对措施与行动、实现全球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与紧迫需要。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重申,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共同...
全球不断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越来越严峻的危害。世界各国已日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积极采取并不断强化应对措施与行动、实现全球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与紧迫需要。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重申,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共同...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水源涵养区”,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域发源地。然而,气候变暖导致祁连山冰冻圈持续退缩,过去10多年滥牧、滥伐、采矿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祁连山生态的恶化,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退化,局部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祁连山整体、长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其中下游区域面临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水资源禀赋不足的严峻挑战。在此背...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一个传统而目前仍应用非常广泛的气候分类方法之一,具有分类标准简单、界限明确的特点。它根据平均气温和降水,将气候分为热带(A)、干旱带(B)、亚热带(C)、温带(D)、寒温带(E)和极地带(F)六大气候带,各气候带下又进一步分为各种气候型,对应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不同的自然景观,同时有不同研究对原始柯本气候型进行的改进,如柯本-特里瓦沙型等。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生态系统复杂但...
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与挑战。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社会朝向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邱源博士等,基于偏差订正后的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高分辨率动力降尺度结果预估了中亚在未来的气温、热浪和干旱的变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