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优势种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353 秒)
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统称为极地,代表着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如低温、强紫外线等。极地地区极端环境极大限制了高等生物(如植物)的生长,但孕育了大量且独特的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相较与全球非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土壤环境具有哪些特有和共有的微生物类群,其多样性特征及驱动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尚未明晰,阻碍了我们对...
2022年1月13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熊秉红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以桃金娘为优势种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构建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可有效增加地表径流时间1.1-1.5倍,通过植物的吸收、截留、吸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降解等过程,能消减悬浮物46.3-65.7%、总氮41.8-20.3%、总磷22.6-30.9%,有效起到阻控面源污染的作用...
随着气候变暖, 高寒草原分布面积逐步增加, 高寒草原植物如何适应高寒干旱环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该研究通过分析高寒草原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不同地理种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阐明紫花针茅叶片适应高寒环境的策略, 为理解高寒植物对高寒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在青藏高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8个紫花针茅种群, 选择成熟健康叶片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 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英国生态学会经典期刊《Functional Ec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xtreme climate shifts pest dominance hierarchy through thermal evolution and transgenerational plasticity (极端气候引发害虫的热进化和跨代可塑性从而导致优势度变迁)”的研究论文。该...
为了解贵州高原花溪水库在2017年3月生态调控蓝藻水华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构的稳定状况,于2017年4月—2018年1月4个季节对花溪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和联结系数对主要浮游植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出现优势种4门11种,其中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和梅尼小环藻(Cylotella...
草本优势种对于干热河谷侵蚀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重要值法、种间联结分析法,对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地区干湿季草本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AC值、X2值变化最大的前6个种对干季数值均小于湿季;完全负联结(AC=-1)显示干季(总种对的52.38%)草本优势种种间关系较湿季(总种对46.42%)负联结更为显著;X2值显示湿季种间联结性均为极显著负联结,占总种对...
生态系统中的稀有种多样性高、数量低,可提供重要生态学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稀有种对驱动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遭受扰动后的生态系统恢复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微生物稀有种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规律所知有限。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孔维栋研究员等沿青藏高原1200公里草地样带采集土壤样品,系统比较微生物稀有种与优势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构建过程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为了探究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3月分别对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南海湖冻融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为绿藻-硅藻-蓝藻型.使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测定了南海湖冻融期优势种的生态位量度.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生态位宽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同样,生态位重叠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着湖面冰冻,多数浮游植...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遥感反演手段实现三峡库区蓝藻-绿藻水华的演替模式分析与演变趋势回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
为绿色防控蛴螬,于2006-2018年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河南省漯河市5个区县不同茬口秋作物田内金龟子幼虫种类、虫口密度以及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设置1台黑光灯,监测金龟子成虫的上灯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06-2018年,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2.06头/m2下降到2018年的1.01头/m2,所占比例从...
拟阐明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各发育阶段形态及其发育特点,为各龄期革蜱类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笔者以新疆地区优势种革蜱——银盾革蜱为实验材料,通过体视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银盾革蜱各龄期虫体形态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革蜱属中,银盾革蜱虫卵、幼蜱、若蜱和成蜱超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虫卵多为长椭圆形,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虫卵的颜色及内部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幼蜱口下板...
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典型地区植物种类、器官和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热值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植被的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典型地区主要灌木群落进行调查,测定优势种灌木热值。[结果] 研究区优势种灌木全株热值范围为15.20(心叶驼绒藜)~19.60 MJ/kg(圆叶桦),平均值为17.32 MJ/kg,该值与全球陆生植物平均热值相近;优势种灌木的全株...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麦蚜优势种     气候  麦蚜  害虫       2015/5/19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马春森研究团队通过6年潜心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打破了农业害虫群落原有的平衡,改变了害虫群落物种间的相对优势度,使优势种(群落中具有最大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物种)发生了演替,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农业害虫群落的优势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知名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在内蒙古温带草原围封、放牧和割草3种处理下的样地内, 对生态系统尺度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羊草(Leymus chinensis) 3种优势种植物叶片尺度上的气体交换和水分关系进行了测定, 对比研究了植物碳水对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优势种单株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上, 大气-植被CO2交换因草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在生态系统...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蜉蝣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 sp.)、扁蜉(Electrogena sp.)、四节蜉(Indobaetis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细蜉(Caenis sp.)为一年两代;小裳蜉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07ind./m2、1.00g/m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