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小卫星星座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088 秒)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减灾卫星)红外相机。
“5、4、3、2、1……点火!”6月11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作为我国海洋水色卫星家族的新成员,海洋一号D星将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业务卫星星座,形成上、下午双星组网,开展大幅宽、高精度、高频次观测,填补我国海洋水色卫星无下午观测数据的空白。这对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2月29日,“南信大商业气象卫星星座方案”论证会暨气象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召开。论证会由由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担任论证组组长,论证专家组包括中国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空天信息院、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专家。会上,领域总师张庆君代表系统论证团队做了《南信大商业气象卫星星座方案》...
2019年3月14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气象小卫星星座技术论证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建邺区科技局、上海蔚星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以及我校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院长丘仲锋主持。南...
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日”西安分会场主题活动——“一带一路”微小卫星论坛2018年4月24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论坛上发布了“陕西一号”卫星星座计划,并启动“中国微小卫星大会”。
2016年1月25日,中国比利时“全球植被科学卫星星座计划(Global-V)”第一次国际用户会议在比利时根特召开。来自超过15个组织或研究机构的38名人员参加会议。
为减少无线电掩星(RO)大气探测星座卫星数量并增加探测数据量,将北斗(BD)和GPS、Galileo、GLONASS共同作为探测信源,提出一种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概念和优化设计方法。融合先验大气模型和二维射线追踪算法,建立兼容多GNSS信源的掩星事件前向模拟算法,实现掩星事件快速精确仿真;给出多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特性,降低了星座模型的复杂度;并...
针对不同构形卫星星座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星座覆盖性能的通用评价准则,可对不同构形和不同高度的星座对地覆盖性能进行统一评价。该准则将星座的对地仰角特性转化为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标准卫星数,以之同星座中实际卫星数的比值作为星座覆盖性能指数对星座实施评价。利用该评价准则,计算了Iridium、Globalstar、Celestri和NeLS四种星座构形覆盖性能的评价指数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编队飞行的卫星卫星星座对轨道确定自主性和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星座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和星间观测的测量模型,将星座中的星间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融合起来,将待估的卫星轨道参数和部分动力学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的新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整网定轨方法能提高定轨精度的原因;最后采用自主开发的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对地...
卫星星座组网过程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星座部署顺序和运载器选择。阐述了星座部署优化设计的思路,优化目的是使每次发射后星座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比较了分别采用启发式进化优化算法和穷举法进行星座部署的区别,指出了对于常见的星座构型,用穷举法进行部署优化的效率较高。讨论了运载器优选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了优选的数学模型。运载器优选本质上是整数规划问题,本文介绍了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分支定界法。提出了我...
中新网2006年8月11日电:中国将于2007年下半年首次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用于环境监测与灾害预报。目前,在建的“2+1”星座中,卫星和传感器正在根据研制总要求进行生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多颗遥感小卫星组成,配备了宽覆盖CCD相机、红外相机、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多种类型传感器,是目前国内民用卫星中技术最复杂、指标最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减灾...
人民日报北京2004年11月16日讯 未来6年内,我国将研制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逐步完善气象、资源和海洋三大卫星系列,并发射11颗小卫星,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实施预警和监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