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相互作用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441 秒)
月球是无大气天体代表,其表面没有浓密大气和全球性磁场保护,来自周围空间的各种辐射粒子可以直接与月表相互作用,并引起月壤物理和化学属性改变,即太空风化效应。在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时间在太阳风中,因此太阳风是月球主要的空间粒子源。在太阳风与月壤相互作用过程中,约有0.1%-1%的太阳风质子会直接以质子形式被散射,10%-20%的太阳风质子会在与月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捕获一个电子以能量中性...
云相关主题的科学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由AAS编委——北京大学赵传峰教授领衔召集,在美国普度大学王元副教授、奥克拉荷马大学Feng Xu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李锐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胡斯勒图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陆春松教授、兰州大学李积明教授的共同努力下,AAS成功出版了“云-气溶胶-辐射-降水相互作用:进展与挑战”专刊。这期专刊共出版了17篇文章,涵盖了云反演方法和特...
近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玉芝教授、黄建平院士等在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了题为“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 overview”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团队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内部变率最重要的模态,对北半球夏季地表气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图1a-b)。虽然夏季北大西洋涛动的研究起步远远晚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二十多年来也获得了大气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在其对北半球人口密集地区例如欧洲、北美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气候的影响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夏季北大西洋涛动对东亚降...
2021年5月23日上午,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泛南海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及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研究”项目启动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协办。
2021年5月25日,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以线上视频形式举办了首届“环渤海海陆气相互作用研究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环渤海海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论坛由李荣平副所长主持,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刘文明处长致欢迎词。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雄安新区气象局和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2021年4月18-2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青年学者论坛”在甘肃省天水市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暨南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中...
2021年4月18-2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青年学者论坛”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和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田红瑛副教授、雒佳丽副教授、张健恺副教授共同发起,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平流层准两年振荡机理及对东亚气候年际变率的影响研究(2018YFC1506003)”资助。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揭示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定量气溶胶辐射强迫对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控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经费资助下,辛金元研究团队利用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云高仪、太阳分光光度计及颗粒物浓度与成分测量仪等设备,建立了“京津冀...
2020年11月7日,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协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鄱阳县气象局,在鄱阳县白沙洲乡安装完成鄱阳湖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系统,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本次观测试验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地区近地面层物理过程参数化研究”的资助下开展的,也是江西省首次在鄱阳湖开展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
2020年11月8-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关键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研究”召开了2020年度项目年会。专家组王会军院士、陈大可院士、张人禾院士及项目组成员和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首先,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文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项目执行的总体进展情况,并指出本次会议的重点在于交流研究进展、进一步凝练成果,听取专家组意见,为明年项目结题...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具有海盆尺度的,具有多年代际振荡(观测数据中时间尺度最明显表现为50-80年)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变化现象,是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的主导模态,对全球气候以及区域气候,甚至ENSO等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并且由于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对不同时间...
2020年5月2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院丁爱军与符淙斌研究团队题为“Amplified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of haze by aerosol–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期刊主页条幅亮点推荐。该项工作揭示了我国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秋冬季的重霾污染...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全球最大的内陆型干旱区,是北半球最重要的粉尘源区,也是“丝绸之路”核心区。该地区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以来的地质时期)干旱环境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能为理解我国干旱-季风耦合环境何时、何因形成提供关键证据。
ENSO是全球年际变率中的最强气候信号,与其相关的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是探索季节-年际预测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近期研究发现,ENSO SST异常除了对应关于赤道准对称的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之外,还能通过与暖池海温年循环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一个独立于ENSO的大气组合模态(简称ENSO组合模态),此模态可用热带太平洋低层风场的第二模态表征,表现为关于赤道的经向反对称结构,西北太平洋地区对应显著的反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