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天气相关记录672条 . 查询时间(0.07 秒)
人脸识别?不,是“天脸”识别!这款由湖南省气象局牵头研发被昵称为“天脸系统”的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总云量、云高、露等16项观测项目进行快速智能判识,为预报员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资料。目前“天脸系统”已在湖南、黑龙江、广西、安徽等7个省份开展试点应用。
中小尺度对流天气数值预报一直是研究和业务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雷达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能够及时监测对流的发生及位置,开展雷达资料同化的相关研究,对提高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四维变分同化方法(4DVar)可以同化多时刻的观测资料,并使用完整的非线性模式作为约束,被认为是最先进的资料同化方法之一。
2020年4月19日上午,我院组织召开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活动暨2020年科技活动月——“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戴跃伟教授和我院院长陈海山教授分别致欢迎辞,预祝会议成功,同时向全国气象行业专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疫情后到学校实地交流指导。
准确预测未来几分钟到几周的天气是一项基本的科学挑战,可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广泛影响。目前很多气象机构的预报是基于大气物理模型,虽然几十年来预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受物理定律和计算需求的限制。有一种能够突破这些限制的天气预报方法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其可在强大的专用硬件上使用并行计算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并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复杂转换。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增暖不断加剧,其中以北极地区增温最为显著。与此同时,北极地区海冰极速减少,欧亚大陆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关于北极对极端天气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热点,这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极端的天气事件会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损失,提前做好这些极端事件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靠的天气预报不仅依赖于性能良好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还依赖于准确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风廓线雷达作为现代天气雷达的一种,是实现气象探测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风廓线雷达观测网。我国风廓线雷达的研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目前主要集中布置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城市群三个区域。
英国《自然·能源》杂志17日集中发表了6篇评论文章和1篇研究论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国等多位科学家讨论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对能源系统造成的“干扰”。这份焦点(Focus)专刊主要探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学的各学科可以研究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其状况变化也在气候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IPCC最新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SRCCL)系统反映了关于荒漠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方面的最新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如何进行更加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以应对与土地相关的气候变化问题。文中从极端事件变化及其影响的角度,结合SRCCL与其他相关文献,予以分析和总结。
为纪念杰出的华人大气科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杰出校友张福青教授,2019年12月22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学会指导,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和福建省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尺度气象学论坛“大气动力、高影响天气和可预报性专题——纪念张福青教授”在厦门召开。这个专题由赵坤教授、孟智勇教授、方娟教授以及张庆红教授组织,该专题由谈哲敏教授和孟智勇教授主持。来自...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合理的工作模式、先进的实时标校系统和丰富的雷达气象产品算法等特点,在监测突发灾害性天气、极端天气预警、气候灾害应急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
2020年1月8日,经过两天激烈角逐,第十四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在京落下帷幕,山东省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分获团体奖前三名。此次竞赛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为全国气象行业预报人员交流技能、促进创新、挖掘人才提供平台。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副局长宇如聪,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副...
2020年1月4日-5日,由我校徐邦琪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30天极端天气过程可预报性及其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项目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宁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研究员、我校何金海教授、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钟中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的多位专家,以及项目各课题组组长及骨干成员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年会开幕式由我校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陈海山教授...
1月4日-5日,由我校徐邦琪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30天极端天气过程可预报性及其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项目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宁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研究员、我校何金海教授、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钟中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的多位专家,以及项目各课题组组长及骨干成员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年会开幕式由我校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陈海山教授主持。
日前,广东省广州市港相控阵天气雷达进入试运行。自此,广东已建成12部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并已组网协同观测和准业务应用。雷达组网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强对流天气监测精细化能力,为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近日,安光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王珍珠副研究员等研发的雾霾天气探测激光雷达新技术,有效用于近地面雾霾垂直分布探测中,相关研究结果以《侧向散射激光雷达探测雾霾天气气溶胶新技术及其反演方法》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学术期刊Earth and Space Science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