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碳封存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064 秒)
近日,德国政府发布一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应用框架草案,提出将借助补贴等方式支持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应用发展,力求到2030年前后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发展。
深圳西南约200公里,南海东部海域,深蓝海面上泛着波光,一望无际。从空中俯瞰,矗立于此的恩平15-1平台,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
2023年3月19日,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标志着中国海油初步具备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及装备能力。
2023年3月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特阿美公司计划从2026年起永久封存二氧化碳,其封存设施为全球最大同类设施之一。
将二氧化碳(CO2)注入深部咸水层、油气藏、煤层等地质体进行长期安全存储和隔离,是近期和中期最有希望的减少CO2排放到大气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在CO2注入咸水层的过程中,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是影响CO2地质封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实验基本可以确定水滴在砂岩表面的润湿角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但是在不同测试环境、温度或者离子浓度等条件下,润湿行为变化情况一般很难在实验中观察到,而且实验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
将二氧化碳(CO2)注入深部咸水层、油气藏、煤层等地质体进行长期安全存储和隔离,是2022年5月5日和中期最有希望的减少CO2排放到大气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在CO2注入咸水层的过程中,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是影响CO2地质封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实验基本可以确定水滴在砂岩表面的润湿角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但是在不同测试环境、温度或者离子浓度等条件下,润湿行为变化情况一般很难在实验中观察到,而且实验现象...
碳封存是一种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工程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的兜底技术。二氧化碳注入到储层后会引起地下储层有效应力变化,从而导致储层孔渗特性变化,最终导致二氧化碳的运移规律和驱替效率发生改变。研究储层孔渗特性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揭示二氧化碳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运移特征对精细评估储层储量和封存安全有重要意义。
碳封存是一种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工程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的兜底技术。二氧化碳注入到储层后会引起地下储层有效应力变化,从而导致储层孔渗特性变化,最终导致二氧化碳的运移规律和驱替效率发生改变。研究储层孔渗特性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揭示二氧化碳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运移特征对精细评估储层储量和封存安全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立明教授团队陈修来副教授在大肠杆菌二氧化碳封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Light-driven CO2 sequestration inEscherichia colito achieve theoretical yield of chemicals”于4月29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https://doi.org/10.1038/s419...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超临界流体的地层注入显著降低封存场地的有效应力,引起的超压可能影响场地内部断层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断层活化或地震活动。根据储层内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及规模,结合其形成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将诱发地震分为三类:(1)储层内部局部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导致有效应力降低,产生裂隙,此类地震震级多小于3级。(2)储层内部抽水引起孔隙水压力降低,并在多孔弹性介质中传递至周围区域,在数公里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胜利油田G89区块地下1000米处遇到的三类断层接触模式。渗透率低于储层的断层带对厚储层中的渗流影响显著,当断层穿透不同储层时,对层间的水力起到连接作用。该研究重点讨论这种层间水力联系在三类不同断层接触模式中对断层活动的影响,分别对三类不同断层接触模式建立数值模型(图1),研究各模式下断层的力学稳定性和诱发地震风险。
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被认为是解决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如何应对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存在的泄漏风险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我国在二氧化碳驱替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科学家希望玄武岩能够储藏及永久矿化大量的气体。在玄武岩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能够与钙和镁发生化学反应,并在数十年中形成石灰岩。 8月初,科学家将把1000吨纯二氧化碳泵入美国西北部深埋于地下的多孔岩石中。他们的目标是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寻找一个永远的家。
植硅体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沉淀在细胞内的非晶质二氧化硅矿物, 在其沉淀过程中能够封存部分植物细胞的有机碳, 植物死亡、腐烂、燃烧后, 植硅体及其封存碳会被长期保存于土壤或沉积物中, 而这一部分碳封存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计算. 黍、粟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以来典型的旱作农作物, 是研究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材料,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8 种现代黍、粟植硅体并对其植硅体封存的碳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