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系相关记录260条 . 查询时间(0.12 秒)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其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可充电镁离子电池(RMBs)因其丰富的镁资源、高理论比容量(镁负极为3833 mAh cm-3)和相对较低的金属镁还原电位(-2.4 V相对于SHE)而备受关注。
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的枯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将能源储存系统与清洁能源收集系统相结合,对于平衡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并将其纳入电网至关重要。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RFBs)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电网级储能技术。尽管全钒液流电池因其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已实现商业化,但其广泛应用受到钒的高成本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稳定且廉价的基于水溶性有机...
目前,基于中性水系电解液的水系锂离子电池(ALIB)因其固有的高安全性、环境友好性、易于制造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水分子极为有限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1.23 V vs. SHE,25 ℃,pH = 7,1 atm)和在超出窗口后负极界面处严重的析氢反应(HER)严重限制了高压(>1.5 V)水系电池的发展,从而限制了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从现有的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可知,抑制HER的有效策略是可以...
202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大连交通大学王韶旭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温高压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胡林华研究员团队在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电化学诱导相变反应策略,极大提高了钒基正极材料的储锌性能;通过缺陷工程引入氧空位到层状结构的钒酸铵正极材料,显著提高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 ACS Nano和 Small上。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低、安...
202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胡林华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通过在电解液中引入亲锌性马来酸钠添加剂,成功地改变了锌电极的表面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具有柔性、便携性和可穿戴性,从而在电子皮肤、人体运动检测、人类健康与医疗系统、可穿戴通讯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实现整个设备的可穿戴性和安全性,需要开发相匹配的高柔性、轻质量及小体积的水系储能器件。相比于有机电解液,水系电解液从根本上避免了有机电解液易燃易爆的问题,同时离子传导率比有机电解液高两个数量级,极大改善了储能器件...
水性锌离子电池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包括固有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在空气中易操作性。在各种锌离子电池系统中,如锌-卤、锌-空气、锌-硫和锌-金属氧化物电池中,采用典型的I2/I?电化学耦合的水性锌-碘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益成为可扩展应用的有前景的候选者。然而,水性锌-碘电池在商业化过程中一直受到多碘离子穿梭效应的持久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各种功能材料,如纳米...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维课题组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题为“Rechargeable Hydrogen-Chlorine Battery Operates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的研究型论文,并被编辑选为封面文章。论文成功受到了氢氯燃料电池优点的启发,进而将其设计为可充电氢...
水系锌电池因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亟需提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水系锌电池因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亟需提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水系锌电池因其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严重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急需提升。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聚焦上述科学瓶颈,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自2015年开展储能水系锌电池研制,从基础研究拓展到产业应用研究,针对水系锌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差、电解液电压窗口窄、金属锌负极腐蚀、枝晶生长、电极界面反应复杂等关键科学问题,先后开发出了高面容量锰基正极(J. Power Sources 2019; J. Mater. Chem. A 2021; ACS Appl. Energy Mater. 2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系锌离子单液流电池系统,包括一节单电池或二节以上单电池串联而成的电堆、装有电解液的储液罐;单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其中电解液的溶质由含有锌离子的可溶性盐和含有锂离子或/和钠离子的可溶性盐组成,溶剂为水;正极活性材料为嵌入Li或/和Na离子的Mn、Co、Ni、Fe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氧化物;负极为沉积型电极。该电池由于正极反应采用锂离子或/和钠离子的嵌入及脱嵌反应,相比锌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