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口分布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324 秒)
2023年7月19日下午,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人口分布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于山西省太原市金蓉家园酒店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共同主办。上半场由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闫庆武教授主持,来自西北大学的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李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何湘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子涵先后进行汇报,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程胜教授对三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
文章运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居村委数据,建立上海人口地理信息库,发现上海城市扩张的主要空间范围及前沿地带为外环线附近工业集聚带以内地区,中心城空心化与局部填充同时进行;但在中心城及其毗邻的近郊区因存在城市大型工业、商业用地和公共绿化等非居住面积,其人口密度被低估。比较单中心、多中心城市人口分布模型的拟合结果,上海仍然是统计意义上的单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梯度高于同时期若干国外大城市,...
《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报告》以人口分布及其与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程度,科学界定了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区,研究提出了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长期战略选择与政策路径设计。《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报告》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报告是对整个研究结论的基本阐述;中篇包括了人口空间集疏性与集聚度、人居环...
幂次法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现象,在城市中也不例外。尽管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幕后机制仍在试图理解之中,但城市中的幂次现象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这一现象是客观规律在城市人口分布整体特征中的自发涌现,不仅可以作为自上而下构建理论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自下而上进行城市复杂系统模拟的基础,尤其可做为我国政府制定城乡均衡发展政策的参考。本文通过大量城市人口数据统计,发现我国城市人口分布的R2值很...
选取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系统预测了2020年和2030年中国分县人口规模,定量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布局、各地区人口增减变化以及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变化。研究认为:①2020-2030年中国未来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东南半壁人口比例会有所减少,西北半壁人口比例会有所增加,但增减变化在0.1%~0.3%之间;②201...
文章使用1982、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应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和专业化指数测度就业人口的时空演变过程,探究其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演变的特点是集聚程度整体上先扩散后集聚;行业专业化水平变化不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演变;前期以全域人口移入为主,后期以宁镇和苏中地区移出为主。(2)就业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所占比例和反映的指标数均较高;...
自上而下的人口分布模拟模型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分析人口分布成因,且因精细尺度的人口样本较难获取而不太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模型和建筑物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模型。首先利用建筑物三维分布数据提取住宅建筑,构建智能体人口分布模拟模型的环境;然后基于统计、调研数据定义智能体属性,确定智能体居住选择行为规则;最后以泰日社区为例进行了居住人口分布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从空间自相关性出发,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时空特征。基于2000-2010年的全城空间自相关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全城Moran's I较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川西人口分布的集群特征明显且越来越显著。基于2010年截面数据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人口分布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地域。文章通过GIS技术建立人口密度和地形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与地形因...
利用自动站气温资料计算了深圳市的城市热岛强度,并分析了海陆分布人口密度、道路占地面积百分比及用电负荷等因素对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陆分布是决定深圳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深圳东西两侧海洋的气候调节作用使得热岛强度相对较低,而中部地区南临香港陆地,海洋调节作用较弱,使得这部分地区成为深圳城市热岛的中心.人口密度和道路占地面积百分比对深圳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均有影响,它...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
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等为基础,分别比较了几种常用插值方法在研究区(巴彦淖尔市)人口分布空间化中的应用,研究表明:5种面插值方法得出的研究区人口总数与研究区统计数据均相差不到0.1%,但是存在相邻两地区在行政区划边界线内外数值非线性巨变的缺点;行政中心点控制下的点插值方法虽然能够克服前述缺点,但是得出的研究区人口总数是统计人口总数的4倍多,此结果显然不能作为人口分布结果;多点控制下的点插值方法得...
通过利用上海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结合人口精算学递推和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2008--2050年上海城镇养老保险"老人、中人、新人"在职和退休人口分布数据做出分类预测.在对人口预测结果曲线趋势分析基础上发现上海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潜在的最大危机------退休人口抚养危机.研究结论对于上海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测算及新人口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