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历史学 人才培养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5月8日,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首个全国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培养研习营(以下简称研习营)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2023年4月17日下午,应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昌燧教授在复旦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导论》“荣誉课程”系列讲座,作了题为《科技考古方法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胡耀武教授主持了该报告。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名单,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申报的“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
2022年9月24日上午,“政治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启动暨2022级历史与政治实验班开班仪式于明德国际楼408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裘援平、国际关系学院和历史学院领导、实验班导师、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出席了本次仪式。
2022年9月17日,应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辽宁师范大学赵毅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级本科生)、吉林动画学院常务副校长胡维革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级本科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级本科生)三位“新三届”校友,围绕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历史学基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主旨,为历史学本科新生作了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副...
为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助力拔尖人才培养,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同时更好地加深高校、高中之间在人才培养、教育贯通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历史学高中基础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计划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于2022年5月21日举办大中衔接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选取部分高校会同有关联合培养单位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共13所高校和16家联合培养单位入选,山东大学入选高校名单行列。
2022年1月17日,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国家文物局将与教育部联合启动“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会议总结了2021年文物工作,全面安排2022年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文物工作强化“双轮驱动”,文物科技创新和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文物局商24个部门起草政策文件,完善创新布局、强化基...
根据四川师范大学《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报名与选拔的通知》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制定《2021级李安宅历史学拔尖创新实验班工作实施方案》。
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和影像史学实验室主办的“影像史学与‘新文科’” 第七届中国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1月13-14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
2019年12月14日上午,由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2019年河南省历史学一流专业建设及本科人才培养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省内12所高校历史学类专业的负责人和河南省社科院、省历史学会、省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历史学院执行院长安国楼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正极速发展中,却也面临了许多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而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物保护教育上的成熟做法,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却有许多值得国内参考的经验;例如:文物保护各领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修复课程设计上的文、理、实践并重,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的普及,合理的学时,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专业的师资以及人民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和对文物修复师的尊敬等。这些经验值得加以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从中汲...
为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故事,2017年12月27日-28日,房山区非遗项目“戴氏心意拳”传承人解竣文师傅受“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带领弟子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给海外员工培训班传授中华武术——戴氏心意拳。
大众传媒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公众对于自身直接感知之外的几乎所有认知,大都是从各类媒体中获得。因此,作为传播考古学的理念和知识的公众考古传播研究的重点,便应将各类媒体作为主要的研究和合作对象,探讨考古与媒体的最佳合作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善和增进考古界和媒体界的交流机制,加强两个领域之间的信息和人员互动,特别是专业公众考古传媒人才培养,探索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尤为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