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染色体显带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46 秒)
鱼类染色体显带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报道显示鱼类染色体复制带的BrdU-Hoechst-Giemsa方法。采用含20% 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进行肾细胞培养,收获前按终浓度加人10ug/ml BrdU和2ug/m1 放线菌素D,分别处理16-18小时和1.5-2小时。制片经Hoechst-33258染色,紫外灯照射,2 X SSC温育和Giemsa染色,获得了鳞鱼、缭鱼和大鳍刺螃皱的染色体复制带图象,带纹清...
研究了东北民猪和姜曲海猪的几种显带核型,两品种间G带、C带、DA/DAPI带无显薯差异,Ag-NOR的多项频率有显著差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能切割DNA双链。已知的限制酶有I, II和III型三类。II型限制酶能识别专一核普酸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有固定切割点,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重要工具酶。1980年,以II型限制酶处理印度鹿染色体,沿染色体纵轴得到选择消化结果[16]。目前,限制酶这一应用研究发展成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显带(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banding)的最新显...
染色体显带原理的初步探讨          2008/1/16
自从六十年代末Carpersson等人发明了染 色体显带技术以来,对其显带机理也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3-61。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1) DNA 决定论— 认为显带主要和DNA上A-T, G-C 碱基的分布、DNA螺旋化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2)蛋白质决定论— 认为显带是因从染色体 上抽走了相当数量的组蛋白和少量非组蛋白的 蛋白质而引起的;(3)多因决定论— 认为显 带与多种因素有...
用限制性内切酶诱导染色体显带的分析
用限制性内切酶AluⅠ、缓冲液或空白处理人染色体标本,发现AluⅠ及缓冲液均能诱导出类C和G带,其中缓冲液诱导的类C带频率虽低于酶原液,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 而G带的诱导率无明显差异。此外,用限制性内切酶H ae Ⅲ和 HinfⅠ及其缓冲液处理中国小型白兔外周血染色体标本,也诱导出了相应的类C和G带。
大麦高分辨染色体显带的初步研究     大麦       2007/12/29
植物染色体分带研究虽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由于方法学仍主要停留在带型比较简单的 C 带、N 带,应用方面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人类染色体的 G 带成功,特别是近年来高分辨显带的方法学建立,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上,已能识别450~850~1700条带,并已进入染色体遗传疾病、癌变机理和基因定位研究的实用阶段。本实验在人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