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学原理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学说史 人口史 人口地理学 人口生态学 区域人口学 人口系统工程 人口预测学 人口规划学 人口政策学 计划生育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口学 女性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文章采用队列分析视角,利用七普资料重构中国城乡女性出生队列的初婚进度。研究结果表明:(1)列克西斯平面图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中国女性初婚变动历程中年龄、时期、队列3个维度的特征。从时期效应看,2010年以来女性初婚风险率快速下降、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农村女性因起步晚而变动更快;从队列效应看,1986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队列初婚风险率整体降低,终身曾婚比例可能与较早队列存在较大差异。(2)七普数据表明201...
《政策变化与家庭变迁下中国女性初育行为》聚焦中国女性生育行为中的初育这一重要维度,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生育政策变化是否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育安排?家庭成员在家庭内部的关系和分工如何影响女性的初育行为?不同的生育年龄又会怎样塑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表现?研究不仅利用传统人口统计学方法描述、比较和分析了中国女性初育年龄的变化,还结合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新家庭经济学理论、生育的性别关系理论、社会性别...
在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从所有微文当中,精选出166篇,组成25万字的集子,叶文振给这本书取名《自然、性别与文明——一个女性学男性学者的体验与思考》,整个篇章结构涵括九个部分,用文明作为一条红线,从自然开端,在性别互动和合作之中,沿着生命周期逐段转换到情感、婚姻、生育、家庭、区域、以至整个社会,最后再用似水流年的方式,对人生做一个动态的回放和总结,以表达个人的感恩与感悟。从这些写作的学科视角来看,我...
本书基于社会性别研究视角,首次在人口学、社会学领域引入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组织环境对城镇女性平衡生育就业的保护作用,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对城镇女性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系统分析了政府对保障城镇女性平等就业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责任。所提加大招工用工监管力度、设置女职工编制系数、将幼儿园入园年龄下调1岁等建议,对于促进城镇女性生育就业协调兼顾,具有较好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
基于纳什议价模型,本文以中国2011年出台《新婚姻法》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四期面板数据和广义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议价能力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婚姻法》出台导致的已婚女性家庭议价能力下降不仅提高了其劳动参与概率,而且增加了其工作时间;机制检验发现,《新婚姻法》对家庭议价能力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家庭财产产权归属实现的,已婚...
在国家卫健委老龄司指导下,由香港乐施会资助、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的“家庭视角下老年女性积极与健康老龄化”项目于2019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项目现场交流会。该项目在吉林、上海、四川各选取了1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结合当地老年女性需求,探索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女性社会参与模式和社区干预活动,旨在鼓励老年女性社会参与,调动老年女性作为家庭健康责任人的潜能,推动家庭成员健康...
文章使用中国分城乡1946~1980年女性出生队列初婚数据,分析中国女性队列初婚年龄模式、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以及晚婚转化为不婚的可能性。同时,对比了广义对数伽马模型、Hernes扩散模型和改进的广义对数逻辑斯蒂模型对中国女性初婚年龄模式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分布集中、对称性强;1970年之后出生队列初婚率达到峰值的年龄逐步推后、初婚年龄分布变得分散、对称性和不同群体间异质性增强,...
随着中国单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单身人群特别是单身女性群体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目前国内对单身女性的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来探讨单身未婚女性的身心和生活状态,缺乏系统的理论观照,且访谈样本又大都局限于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单身未婚女性,因而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代表性。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单身女性面临的宏观(儒家文化和人口调控压力)、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单身歧视)的...
全面放开二胎,促进中国人口数量、结构的理性均衡增长与转型,这是当代中国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也是落实宪法上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这一战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在制度建构与具体实践中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相应地分配社会资源,如何消弭二胎生育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资源紧张引发的争议,消除和反对相关领域引发的就业、工作等不平等安排,尤其是近期出现的生育二胎的女性遭受到就业歧视,更引起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照料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日益加重。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数据,利用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探讨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决策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会低估照料责任对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预测值替代法会高估照料父母公婆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程度;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是解决非线性模型内生性的有效且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当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时,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就成了一个可行的政策建议方向。本文利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社会经济背景,将城乡分割体制被打破视为一个自然实验,构建一个“控制-干预”框架,在经验数据中分离出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增长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了有配偶女性市场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工资增长带来的收入效应在城镇家庭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家庭老年照料责任与女性参与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2009 年数据和工具变量分析方法? 实证检验了承担家庭老年照料责任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以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 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存在替代效应? 造成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为父母提供照料帮助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了 23??8%? 其中与父母公婆同住的女性? ...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 数据,通过Probit 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
中国的女性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光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后果,女性缺失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本书主要从历史、现状、机制和未来四个方面研究女性缺失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历史部分分析了历史上女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光棍形成的原因、特征和他们的性、流动和聚集等:现状部分分析了目前的女性失踪和过剩男性,研究了他们对个体、家庭、社区、性产业、拐卖女性及犯罪的影响;机制部分分析了彩礼变迁、女性婚姻迁...
本文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和Logistic 回归模型, 探讨了城镇已婚中青年女性照料老年父母对其就业状况的影响, 并借助倾向值加权的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 在城镇已婚中青年女性群体中, 老年照料提供者更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 与非照料者相比, 照料者的就业概率会降低29?? 6%。而男性是否从事有收入工作则不会受到是否照料老年父母的显著影响。本文认为, 老年照料既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