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南澳Ⅰ号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58 秒)
为了对“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出水的大量陶瓷类文物进行安全高效的脱盐保护处理,选取“南澳Ⅰ号”出水的3种不同窑系的陶瓷文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胎体理化性能进行分析检测与对比,并在常温静水浸泡、加热静水浸泡、超声波与加热-超声波4种方法11种不同技术参数下分别进行脱盐实验,并作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加热与超声波技术相比常温浸泡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脱盐的速率,但是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与超声波频率的增加,脱盐速率增加...
为了解“南澳Ⅰ号”出水青花瓷的产地、材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对“南澳Ⅰ号”出水的6片外销青花瓷进行分析。元素成分结果显示,其中2片为景德镇所产,4片为漳州窑所产,两类外销青花瓷所用胎釉原料不同,但都采用了国产青花料;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漳州窑所产外销青花瓷的工艺有别于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色料集中于胎釉结合处而漳州青花色料在釉层中间或在釉层内扩散。对漳州窑青花进行OCT无损分析显示青花部分呈弥散状亮...
2011年6月,在“南澳Ⅰ号”沉船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发掘出水一件表面黏附石头、瓷器、铁器、铜器、木质的大凝结物。本工作通过分析检测、表面清理、整体循环喷淋脱盐、微生物防治、局部加固、展台制作等措施,实现了该凝结物的研究、整体保护与展示,为海洋出水凝结物的整体保护处理提供了成功案例。
记者2012年5月24日从广东汕头边防支队获悉,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第三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水下考古队员已于近日抵达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边防安保警戒工作已全面启动。
随着丝绸之路和敦煌学研究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载体——外销瓷研究也逐渐成为陶瓷研究领域的主流课题,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成为陶瓷研究的宠儿。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是当时欧洲对来源于中国东南沿海民间窑场用于外销瓷器的一种称谓,其具体产地一直是学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漳州窑的发现与发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断被填补;然而,在深入研究产地与销售地时,流通环节的资料缺失成为研究的瓶颈。“南...
昨天,考古人员在媒体的见证下,进行了两个来小时的公开直播发掘,随着一框框青花瓷器被起吊臂从27米深的海底沉船上拉上大型考古作业船“南天顺”号的甲板,一个个器型尺寸较前一段考古所得更大的青花大盘及绘图更加绢秀的双鱼折沿盘,再次向世人展示“南澳Ⅰ号”蕴含的无穷魅力。
本月22日下午,汕头南澳岛“三点金”海域下起了瓢泼大雨,不过,“南天顺”打捞船上的工作却风雨无阻———“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着,考古人员欣喜地发现:新出水的65件文物中,第一次出现“双鱼”图案。
连日来广东汕头持续阴天,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经常下起瓢泼大雨。风雨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据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古沉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
中新社汕头5月23日电 (李怡青 陈妍 林春伟)连日来广东汕头持续阴天,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经常下起瓢泼大雨。风雨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据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古沉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
南澳I号位于广东省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离南澳岛约2海里。2010年4月6日~7月20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组成水下考古发掘队,对沉船进行发掘。 发掘结果显示,船体的纵向长度约27米,最宽的隔舱长度7.5米。通过测量,船体纵轴方向为10°,横倾角度在8~13°。目前已初步完成沉船主体的测量、水下摄像、摄影、绘图工作。
南澳I号位于广东省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离南澳岛约2海里。2010年4月6日~7月20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组成水下考古发掘队,对沉船进行发掘。 发掘结果显示,船体的纵向长度约27米,最宽的隔舱长度7.5米。通过测量,船体纵轴方向为10°,横倾角度在8~13°。目前已初步完成沉船主体的测量、水下摄像、摄影、绘图工作。
“五一”期间,重启打捞工作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部分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进行展示。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沉船表面及外围采集到散落的完整或可复原文物近千件。
2010年5月1日,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展示。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将在今日登上“南天顺”打捞船一睹水下沉睡数百年的文物。记者昨日提前赶赴南澳岛,并率先获得首批出水文物的部分照片。记者了解到,自4月上旬重启“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以来,目前已近一个月。其间,由于天气影响,对文物的打捞工作中途曾经暂停过数次。不...
南澳海防博物馆馆长黄迎涛介绍,海底文物出水后,需要经过码头运往岛上的南澳县博物馆进行脱盐等处理。由于持续干旱,南澳岛缺水的情况严重,每7天才能够供水一次。而为了装满三个脱盐水池的33吨水,抽水整整用了2个月。与定位布锚同时进行的焊接下水平台固定在船身,潜水员届时需要借助平台潜入水底进行文物打捞。广州打捞局的黄医生向记者介绍了打捞船上新进的两套加压设备,它们是“1500C型应急潜水系统”,这两套设...
2010年4月9日,承担“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任务的“南天顺”号打捞船开始对“南澳Ⅰ号”古沉船遗址进行定位,这标志着“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从出水遗物初步推测为明代晚期,船上保存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