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家畜传染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家畜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209 秒)
2022年12月11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二届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和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国家动物结核病专业实验室(武汉)、动科动医学院、湖北省兽医流行病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共同承办,并且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
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p.)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常见的原生生物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肠道疾病和皮肤疾病,且有人兽共患基因亚型。为了解不同地区羊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对来自7个省、区的704份羊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位点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对羊源人兽共患亚型ST3、ST4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13.35%(94/704),不...
2020年8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内外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完成的“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病学、病原学与防治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评审。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总体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贾第虫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寄生虫,包括7个虫种。其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能感染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可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分子分型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贾第虫检测、基因分型和溯源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贾第虫人兽共患潜力的理解。利用分子分型工具可将十二指肠贾第虫分为8种集聚体(A~H),8种集聚体的宿主范围都存在差异,其中...
近日,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名誉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百人计划教授Ian Duncan Robertson做客动科动医“创新、创造、创业”高端论坛,带来题为《The power of epidemiology in disease control. A case study of bovine brucellosis》的讲座。Robertson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座。为什么要控制疾病?因为控制疾病可以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正常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为了解中国主要养殖区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瑞普生物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在2010—2012年间从全国采集的3 132份发病鸡群肺和气管样本,利用RT-PCR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出410份IBV阳性样品,通过从时间、地域、发病特征、种群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3年间IBV总检出率为13.1%,其中26.7%的IB...
2015年1月12日上午,“中澳联合兽医流行病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揭牌暨“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华中农业大学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姚江林、陈焕春院士、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默多克大学常务副校长David Morrison、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协调员John Edwards教授、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出席仪式并讲话。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猪水肿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皖北地区猪场及各乡镇发生猪水肿病(EDP)进行较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猪水肿病在皖北地区呈零星散发,具有传染性,发病率在0.69%~2.14%,死亡率在0.21%~0.94%,病死率180%~46.0%。 [结论]溶血性大肠杆菌是引发猪水肿病的病原,环境卫生、饲料、管理、微量元素、应激因素等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对1997-2005年从国内分离到的10株水禽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于强毒株。采用RT-PCR扩增了各分离株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535 bp)并进行了序列分析。10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特征,与致病指数测定结果一致。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
采用新鲜血液压片相衬观察和末梢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法, 调查了河南省5 个县3 000 头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情况, 结果表 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为46 .33% , 死亡率为13 .88% , 隐性感染率为55 .93 % 。
为了解云南省猪群戊型肝炎流行情况,从各地养猪场、屠宰场共采集270份血清,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DS-ELISA)进行血清学调查。检测结果174份样品呈HEV-IgG抗体阳性,总阳性率64.4%,其中养殖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5.6%,屠宰厂为68.9%。比较养殖场的各年龄阶段猪群显示,母猪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4%。本研究表明猪戊型肝炎在云南省也有存在,并呈一定的流行趋势,感染率随年...
该区是W病重灾区,历史上曾三次爆发,经济损失巨大。为了摸清该区W病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找出1999年爆发及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时制定、调整该区W病防制策略,特别是正确选用疫苗。该项目收集了1989年以来全区12个地市有代表性的W病流行毒46株,通过乳鼠增毒并用IHA鉴定为O型W病病毒。采用先进的RT-PCR、基因克隆、序列测定技术测得21株流行毒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广西流...
该项目进行的研究专题包括片形吸虫病病原和流行病学,肝片吸虫病的生化指标变化,发病时二十碳烯酸代谢物的变化和作用,肝脏药物代谢功能变化,免疫功能的变化,采食行为和采食下降的机理探讨,ELISA血清诊断技术标准化,治疗药物缓释剂的制备和开发。其中计算机自动记录动物采食模式、用安替比林作为药物探针研究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在国内均属首创,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为致病性李斯特氏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该研究、新发现了致病性产硫化氢李氏菌,经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抗原性研究,毒力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rRNA序列检测,证明产硫化氢李氏菌属李氏菌属,但与已知七种李氏菌不同,为另列一组的新种。阐明了人畜间李氏菌发病、流行特点,病菌携带情况,主要带菌动物。流行菌型以伊凡诺夫和产硫化氢型为主。摸索出了李氏菌简便培养分离技术。该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该成果对中国猪种布病作了系统研究,确定流行地区主要菌型为猪种第3生物型,人以隐性感染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仅占32%且症状轻微,个别妇女感染后可有流产;确定患布病种公猪是猪间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自然交配,主要传播因子为流产胎儿、正产胎盘、阴道分泌物及内脏;首次在国内外应用EDTA法诊断猪布病,在国内应用利凡诺尔试验诊断布病;开创了以子宫直接攻毒研究布病菌苗效果的方法,确定给母猪口服S+2苗3个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