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联系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283 秒)
南海夏季风爆发标志着大尺度的大气和海洋环流自冬季型向夏季型的转换,也预示着主雨季在东亚和西北太平洋等地区的来临。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对于我国盛夏时期的气候异常(总降水量、登陆台风)等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夏季风爆发主要出现在5月,此时它的气候影响要更加直接和明显。
地球自转的变化主要分为自转轴瞬时位置(也称为极移)和速率的变化,其中自转速率的变化通常使用日长(一天的时长,即白昼和黑夜总时长)来表示。由于地球自转变化的不规则性,没有一天是标准的24小时 (图1)。日长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会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由于日月引力引发的地球上的潮汐摩擦现象造成的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减速的现象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称为潮汐加速效应(Tidal acceleration),这一现象在一...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增暖加速;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冬季出现变冷趋势、极端低温事件频发。在此背景下,北极增暖对欧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备受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
2020年6月,我院天气系杜银副教授与江苏省气象局谢志清研究员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Spatial Scales of Heavy Meiyu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and Associated Atmospheric Processes发表在大气科学领域著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东亚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是寒潮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极端寒潮频发为东亚地区带来重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受困人口近8000万,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我院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模拟团队杨效业硕士生(第一作者)及其指导老师曾刚研究员(通讯作者)从寒潮路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东亚冬季寒潮路径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可能联系,相关成果近...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课题组研究发现:模式模拟的热带降水偏强除了在局部地区如东南太平洋表现突出,形成“双赤道辐合带偏差”之外,偏强的降水在整个热带地区存在系统性的联系,贯穿热带南北太平洋的东西方向,我们将其称为“过强热带辐合带偏差”。同时,这个系统的过强的热带降水偏差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偏差的空间分布型密切相关。热带太平洋海温偏差的经向梯度远大于纬向梯度,相较于普遍存在的冷海温偏差,...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曹军骥、韩永明团队等与美国科学家合作,一起研究了黄土高原第四纪自然火历史。他们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黒碳,烟炱和焦炭燃烧过程, 重建了黄土高原最近260万年以来高分辨率的明燃和焖烧变化历史(烟炱-燃烧过程中通过气粒转化过程在高温下形成的碳球粒,在古火研究中指示明燃;焦炭-燃烧形成的难分解的含碳残留物,在古火研究中指示焖烧)。
利用ERA-Interim和MERRA-2再分析资料,考察1980—2017年青藏高原大气温度变化趋势和规律,年、季、月不同时间尺度分析结果均揭示2008年以来青藏高原春季大气温度变化呈现逆转趋势:高原上空平流层下部150~50 hPa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1.0~2.7℃/10a),对流层上部300~175 hPa呈现明显的降温趋势(-3.1~-1.0℃/10a),这与此前的大气温度变化趋势完全相...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周星妍和研究员陆日宇、陈光华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天气尺度扰动的两个主要年际变化型与热带气旋路径和登陆联系密切。对应这两个扰动变化型,热带气旋会表现出不同的路径和登陆特点:热带气旋要么以转向路径为主,更多地登陆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要么以直行路径为主,更多地登陆中国南部、菲律宾和越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热带气旋路径和登陆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大尺度引导气流和热带气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晓珍、李超凡等基于统计和简单数值模式结果,发现夏季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北侧高层环流的年际变化与俄罗斯远东地面温度的关系密切(图1),并进一步揭示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急流北侧西风可以通过大气垂直运动引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地面温度变化。反过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地面温度也能作为热源(热汇)在高层激发出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进而影响急流的南北移动(图2)。这些结果揭示了俄罗斯远东地...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是目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问题。热带环流变化与未来热带降水变化关系密切,但其预估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气候预估中的难点之一。
近几十年来,北极变暖(海冰融化)趋势明显,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北极增温给北半球天气气候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但是,北极海冰减少与中纬度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楚。近来,大气所东亚中心姚遥博士、罗德海研究员及合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北极增温的背景下,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经向温度梯度会减小,同时该区域背景西风和大气斜压性会减弱,在这种环流背景下,乌拉尔阻塞会表现出准...
大气所和解放军理工学院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揭示,尽管El Niño峰值期的类型与其相邻La Niña峰值期的类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El Niño的结束型与其相邻La Niña的开始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Climate上。 一般认为,El Niño有两种类型,即东太平洋型(EP)和中太平洋型(CP),这...
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ISO)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位于东亚副热带地区,其动力和热力强迫对亚洲夏季风的调控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在季节内尺度上,深入理解和认识高原地区夏季ISO的特征、起源及影响,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夏季延伸期预报能力。
全球变暖是当前广为关注却又备受争议的热门课题,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代表的国际主流观点认为过去50年里地球平均温度的显著增高90%以上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然而对此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有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变暖属于气候波动的正常范畴,IPCC的气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夸大了人类活动的贡献。太阳活动是气候变化自然驱动力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因此从长尺度上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