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国家授时中心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2022年举办的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计划在2026年第28届CGPM大会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并在2030年第29届CGPM大会做出最终决定。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任务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一起组织国内十余家单位共同研制的空间站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随“梦天舱”一起顺利升空。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将为精密测量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提供...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成立于1966年,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我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建设和运行着的长短波授时系统是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天地一体星地综合卫星导航授时试验平台,为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验收评审会,专家组听取了《导航通信一体化试验系统验收总结报告》,评审组同意导航通信一体化试验系统通过合同验收评审。
高精度频率传递在时间频率计量、基础物理研究、卫星导航定位和射电天文观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基于卫星链路的频率传递(包括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和GPS载波相位观测)稳定度只能达到10-15@ 1d,无法满足现代原子钟的传递比对需求,且也无法为有频率同步需求的应用提供短期稳定度。以光纤为媒介的频率传递具有损耗低、可靠性高和噪声可主动补偿等优点,是目前精度最高的频率传递手段。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2021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涂锐入选,资助项目为“导航卫星精密时间传递关键技术研究”。涂锐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定位定时技术与应用研究,在基于GNSS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时增强定位、精密时间传递等方面做出了特色和创新性成果。率先提出GNSS和强震仪观测融合的思想,建立了完整的观测模型,引领了GNSS和强震仪融合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的研究;...
2020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系统时间性能监测评估组监测到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Galileo系统)时间发生异常,异常持续时间3小时左右。该小组监测发现,Galileo系统时间从UTC时间2020年12月14日0 时起(北京时间上午8点),部分卫星播发的时间信息存在无规律的跳变,导致监测到的系统时间出现异常。以UTC(NTSC)为参考,获得的Galileo系统时间(GST)相...
光钟作为目前精度最高的原子钟,如何有效的提高其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授时中心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性进展。国家授时中心常宏研究员和卢晓同博士生提出并实现了双激发谱锶原子光钟,实现了超越Dick极限的测量精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光晶格钟的测量精度。
2019年6月24日至28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研代表副研究员涂锐以及张睿、肖厦博士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斐济-苏瓦召开的2019年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研讨会,与来自美国、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斐济、巴基斯坦、日本、印度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代表围绕“频谱保护、干扰检测与减轻”、“GNSS参考框架和参考站网”、“GNSS空间大气监测”和“PPP服务标准和互操作”等全球卫星...
2018年5月14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作为国内ITU-R第7A组对口组组长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织下,派员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第七组(ITU-R/SG7)会议。
2018年5月14日至16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系统信号与服务工作组(S组)国际监测评估(IGMA)研讨会及系列会议在荷兰诺德维克召开。国家授时中心副研究员贺成艳参加此次会议,与来自美国、俄罗斯、欧盟及日本等各大GNSS卫星导航系统及IGS相关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深入开展技术交流讨论。
近日,时频领域国际期刊Metrologia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宋会杰、董绍武等人的学术论文Detecting an atomic clock frequency anomaly using an adaptive Kalman filter algorithm(《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原子钟频率异常检测算法》)。该成果对我国时间基准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发表标志...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张首刚、姜海峰带领的飞秒光梳及其应用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光生超稳微波频率产生装置(以下简称“光生超稳微波源”),使国内常温微波源频率稳定度从E-13提升到E-15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此项技术的空白。光生超稳微波源是以超稳光学腔为参考,锁定产生超稳单频激光信号,并利用飞秒光梳变频到微波频段,进而产生超稳微波频率信号的装置。授时中心研制的光生超稳微...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飞秒光梳及其应用研究小组在掺铒光纤飞秒光梳频率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单一控制手段实现了宽带(MHz量级)大范围频率控制。该技术在保障光梳高性能的同时,可以简化结构设计,增加光梳的可靠性。该研究小组应用自主设计的电光晶体控制激光偏振态,借助于整个光学腔的双折射效应,实现大范围光梳频率控制。此项技术,可以在宽带频率控制条件下,实现比其他技术至少高出一个数量级的频率控制范...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中兴通讯联合完成了基于卫星共视原理的高精度时间源设备性能测试,在业界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距离信号传输10纳秒以内授时超高精度。该测试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家授时中心具备为通讯行业的工程应用提供纳秒级标准时间的能力,可有效助力我国5G、万物互联等应用跨越式发展。该测试以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为基准,将卫星共视技术从天文导航的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通讯行业工程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