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辐射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大气辐射传输修正系统及修正方法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且面积庞大的高原,其热力和机械强迫深刻影响着亚洲及全球的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塑造了当前亚洲季风与中亚干旱气候的地理分布型。广泛的研究已表明青藏高原会强烈影响下游东亚区域的环流和降水,是我国天气与气候的重要影响源。值得注意的是,高原下游中国南方春季存在大量持续性的中低云,对应着全球同期最强的云辐射冷却效应,强度高达-90 W m-2(图1所示);强烈的云辐射效应对区域大气热力状态...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和最大的高原,其热动力效应强烈影响亚洲和全球气候。青藏高原地表类型复杂而多样,分布有大量的山地、冰川、湖泊和草甸等,其东西部差别明显,西部相对干燥,而东部相对湿润。上述特征使得高原地表和云辐射过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分布有同纬带陆地最强的大气顶辐射收支正值区,年平均强度约为9.3 W m-2,表明高原是一个明显的辐射热源区(图1)。这一特征在春夏...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和最大的高原,其热动力效应强烈影响亚洲和全球气候。青藏高原地表类型复杂而多样,分布有大量的山地、冰川、湖泊和草甸等,其东西部差别明显,西部相对干燥,而东部相对湿润。上述特征使得高原地表和云辐射过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分布有同纬带陆地最强的大气顶辐射收支正值区,年平均强度约为9.3 W m-2,表明高原是一个明显的辐射热源区(图1)。这一特征在春夏...
云相关主题的科学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由AAS编委——北京大学赵传峰教授领衔召集,在美国普度大学王元副教授、奥克拉荷马大学Feng Xu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李锐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胡斯勒图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陆春松教授、兰州大学李积明教授的共同努力下,AAS成功出版了“云-气溶胶-辐射-降水相互作用:进展与挑战”专刊。这期专刊共出版了17篇文章,涵盖了云反演方法和特...
奥陶纪是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关键时期,见证过大气氧气含量的阶段性上升和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下降,并记录着海洋动物的爆发和早期植物的登陆。其中,海洋动物多样性的迅速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被称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对此,前人提出多种成因假说,如气候变冷、大气氧化、海平面上升,甚至包括地外因素如小行星分解等。然而,多样性峰值之后的转折及其环境背景机制,却尚未研究。
云是影响地表辐射能量收支的重要参数,云辐射效应与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密切相关。夏祥鳌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团队基于香河站云-太阳辐射地基观测数据,开展了云特征参数与太阳辐射效应之间的关系的定量化研究,为华北平原云-太阳辐射特征和太阳能预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上。
云的气候效应是当前气候变化和气候模拟研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气候模式结果间的差异多数可以归因到云参数化方案的不同。过去针对气候模式云模拟的评估工作,多关注日平均的云物理属性,忽视了模式可能在云日变化方面的误差。而云的日变化及其与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同步关系不仅影响云的短波和长波辐射效应、调节地球大气系统昼夜能量收支和平衡,还对长时间尺度的大气变率具有调节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孙斌副研究员与德国莱比锡大学气象系研究人员在新型蒙特卡洛三维辐射传输模型,以及基于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临近效应校正应用等方向合作研究取得进展。
气候突变是以短时间尺度内发生剧烈的气候变化为标志,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对现代以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长期以来,大量的古气候地质记录显示在末次冰期发生了广泛的气候突变事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较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地质证据的出现,气候突变事件被发现不仅出现在较冷的冰期,而且也出现在与我们现代气候息息相关的较温暖的间冰期,尤其是在间冰期的末期。然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大气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得勤副所长课题组申报的风云卫星应用先行先试计划项目最新进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揭示气溶胶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定量气溶胶辐射强迫对边界层结构的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控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专项经费资助下,辛金元研究团队利用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云高仪、太阳分光光度计及颗粒物浓度与成分测量仪等设备,建立了“京津冀...
亚洲中部干旱区位于中纬度地区,主要受控于中纬西风环流,是全球粉尘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全球粉尘传输,中亚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如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大气CO2含量、以及全球辐射平衡等(Uno等,2009)。施雅风先生等曾提出随着全球变暖加速、水循环加快,我国西北地区从小冰期结束以来的暖干化过程转变为暖湿气候特征(施雅风等,2002,2003,2007);来自英国CRU降水资料和美国NCAR再分析...
2021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在青海茫崖站布设工作。
2021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完成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布设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站网工作,建成青藏高原首个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以下简称“观测网络”),可为高原天气监测预警、数值预报等提供连续观测数据和决策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