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分子机制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2024年2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邓秀新院士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CrWRKY42 coregulates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cit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转录因子CrWR...
硅藻作为海洋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硅藻通过特有的岩藻黄质-叶绿素a/c型捕光天线(FCP),可在深水下有效利用蓝绿光,极大地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团队此前已成功破解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的主要二聚体FCP捕光天线、中心纲硅藻-纤细角毛藻的光系统II与四聚体FCP捕光天线(PSII-FCPII)超分子复合物和超大光系统...
2023年7月3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所与北京大学合作在植物学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IF 2022-2023=10.323)上发表题为“Microspore expressed SCULP1 is required forp-coumaroylation of sporopollenin, exine integrity, forbid pollen developme...
2022年12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合作,解析了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菌——施氏假单胞菌A1501碳代谢物抑制调控系统Hfq/Crc/CrcZY参与碳源优先利用和最佳根际定殖固氮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Regulation of hierarchical carbon substrate utilization, ni...
生物钟作为内源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和维持细胞内代谢、基因表达等事件的近24小时节律,赋予了植物更好的适应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环境昼夜节律性变化的能力。有意思的是,生物钟周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早在1969年,德国时间生物学领域的奠基人Jürgen Aschoff就提出了生物钟领域著名的Aschoff法则,即强光会使夜行性动物的生物钟周期变慢,但会使昼行性动物和长日植物的生物钟周期变快。然而,半个世纪以来,...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降低糖尿病人的体重、缓解脂肪肝,同时,也被发现具有能潜在地抵抗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多种癌症的效果。然而,它的分子靶点却一直不清楚,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二甲双胍的理解和应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合成二甲双胍的化学探针,从细胞中“钓”出了多种可能和二甲双胍结合的蛋白,并通过后续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最终找到了一个名为PEN2的蛋白,能够介导二甲双胍对AMPK的...
2021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雷鸣教授、武健教授团队合作,在揭示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piRNA(PIWI-Interacting RNA)是一类与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非编码小RNA,在转座子沉默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了解piRNA的生成机制对于认知piRNA以及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光寿红课题组与许超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了参与piRNA生成以及染色体分离过程的复合物(PICS)的相关研究论文。
近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潘李锋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Phosphorylation regulates the binding of autophagy receptors to FIP200 Claw domain for selective autophagy 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https://www...
近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李锋研究组发表了题为“Myosin VI/Tom1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一种用于锚定的肌球蛋白Myosin VI的货物蛋白识别模式”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3459)。在该研究中,团队成员首先开展了大量的生化实验,确认了Tom1和Myosin VI羧基末端CBD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的结合区...
物理学院王炜教授、曹毅教授研究团队在力化学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机械力稳定马来酰亚胺-巯基化学键的新方式,在单分子和宏观层面阐释了这一反应的分子物理化学机理,并成功通过利用超声力处理提高了抗体偶联药物的稳定性,相关结果以“Maleimide–thiol adducts stabilized through stretching”为题,于2018年2月4日发表在Nature Chemis...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酶工程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兼顾水解木聚糖主链(β-1,4-木糖苷键)和侧链(乙酰酯键)的双功能水解酶CLH10,并揭示了其以单一序列结构域识别两种不同底物和催化两种不同类型反应的分子机制。该研究系统地从酶的“序列-结构-功能”角度阐释了一种新型水解酶的双功能形成和催化机制,对新酶的筛选、人工设计和定向进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
近日,我校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波教授研究团队在抑郁症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Observa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in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 Phenotypes by Two-photon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M...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教授雷鸣团队,以长文的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两个课题组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tRNA processing by yeast ribonuclease P”。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刘聪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致病以及功能性amyloid的原子结构以及基于淀粉样蛋白原子结构的生物纳米材料设计。其在前期工作中,该团队发现并系统表征了阿尔兹海默病关键致病蛋白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核心区形成的全新淀粉样纳米片层的独特结构(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5, 2996)。近期刘聪课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