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动物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532 秒)
在经贸一体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来物种正在全球加速入侵,严重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区扩展范围与其生态和社会危害程度紧密相连,系统探讨外来入侵物种分布区扩展的生态学机制可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管控提供重要基础科学依据。
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探讨两者之间的互作过程和联合风险,对制定外来种防控和本土种保护策略至为关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气候变化不仅仅指平均温度或降水的改变。2023年来,频次和强度均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寒潮、风暴、洪水和干旱等)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形式,备受学界和公众的关注。虽然围绕本土物种和外来物种对各类极端天气的生态、行为和进化响应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
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探讨两者间互作过程和联合风险对制定外来种防控和本土种保护策略至为关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气候变化不仅指平均温度或降水的改变,近年来频次和强度都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寒潮、风暴、洪水和干旱等)已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形式,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围绕本土物种和外来物种对各类极端天气的生态、行为和进化响应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得出不同...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在以往的大尺度分析中,研究人员往往关注物种水平的变化,鲜有研究注意到种内不同种群间气候适应能力的差异。同时,气候变化通常会引起物种间的连锁反应,评估同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物种间的综合响应模式,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气候变化评估体系。因此,如何量化性地评估多物种的不同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一环。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在以往的大尺度分析中,研究人员往往关注物种水平的变化,鲜有研究注意到种内不同种群间气候适应能力的差异。同时,气候变化通常会引起物种间的连锁反应,评估同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物种间的综合响应模式,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气候变化评估体系。因此,如何量化性地评估多物种的不同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一环。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在以往的大尺度分析中,研究人员往往关注物种水平的变化,鲜有研究注意到种内不同种群间气候适应能力的差异。其次,气候变化通常会引起物种间的连锁反应,评估同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物种间的综合响应模式,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气候变化评估体系。因此,如何量化性地评估多物种的不同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一环。
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前至今)全球气温如何变化?现今的气候变暖是否已经达到1万年来最温暖的程度?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1)地质记录;2)古气候模拟。集成的地质记录显示在早中全新世(距今~9000-6000年)有一个大暖期,其后温度逐渐下降,至工业革命以来再次变暖(Marcott et al., 2013);而古气候模拟揭示全球年均温在过去1万年来持续上升(Liu et al., 2014)。目...
19世纪的一项定律引发了21世纪一场关于气候变暖如何重塑动物的争论。
19世纪的一项定律引发了21世纪一场关于气候变暖如何重塑动物的争论。从19世纪初开始,生物学家定义了描述温度影响生态和进化的多种“规则”。其中一条是,在炎热气候下,动物有更大的附属器官(耳朵、喙)以帮助散热。另外有研究者认为,在任何动物群体中,体型最大的通常居住在靠近极地的地方,比如北极熊高于中纬度棕熊,因为体型较大有助于保持热量。
2020年10月16日美东时间下午两点,《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刊登了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团队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论文——“过去八千年的古气候记录为晚全新世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群岛大型动物灭绝提供气候背景”(A multimillennial climatic context for the megafaunal ext...
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鸟类的免疫系统与它们生活的气候环境有关。随着气候变化加快,一些鸟类可能会因为免疫系统“跟不上”这种变化而难以应对新出现的疾病,这一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动物身上。
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
榆社盆地位于山西省榆社县,是晋东南高原的一个晚新生代盆地,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上新世时期的化石。榆社盆地的晚新生代地层沉积时限较长,从晚中新世直到早更新世,地层出露良好,是研究华北地区晚新生代地质构造运动、哺乳动物演化和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地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榆社盆地多年的考察和研究持续不断地取得丰硕的成果,此前已在这个地区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丰富哺乳动物化石和精确古地...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标志,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影响生物成种的因素很多,例如地质事件以及环境变化均会造成物种的隔离,进而促进物种形成和分化;相反,杂交带来的基因流则促进种群之间的相互融合。此外,生物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造成的生态位分化,也会起到隔离的作用,限制杂交的频率和范围。
集中黄土高原有古地磁, 古生物资料的红黏土-黄土风尘土状地层剖面, 对比并归并到一个相对完好的红黏土-黄土基础剖面上, 得到一个含有大约从8.0 Ma B.P. 晚中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晚期各时段含哺乳动物化石序列的综合地质剖面. 根据有关资料, 将该综合剖面划分为12个地层段, 除两个段缺化石外, 其余的皆含其特有的化石组合, 从下向上依次为含第一化石组合的第一地层段到含第十二化石组合的第十二地层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