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天文学 地球相关记录462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等离子体激波是天体物理中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星际、行星际、行星及彗星环境中,它常被用来解释高能宇宙射线和太阳耀斑的高能粒子加速问题。然而,等离子体激波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形成的,仍然是天体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等离子体激波是由低频、小振幅、正弦等离子体波动经过波形变陡过程而演化来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单立灿副研究员与合作者,通过对M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系外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于2018年光荣退役,但其留下的科学遗产并未烟消云散。据美国太空网15日报道,研究人员对开普勒望远镜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颗大小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开普勒-1649c,其也位于自身主恒星的宜居区,因此,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
2020年3月19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的一颗刚刚飞掠地球的近地小行星2020 FD2。根据观测确定的轨道推算,该小行星于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4时17分51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2.8万公里。 2020年3月17日晚,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在六分仪座方向观测到一颗视星等为20.2等的暗弱移动天体,视运动速度为0.888度/天,为典型的快速移动天...
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于3月10日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张爱铖教授课题组关于灶神星陨石研究的最新成果”Evidence of Metasomatism in the Interior of Vesta”。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天文学家称发现了自宇宙大爆炸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爆炸!他们分析4台望远镜提供的数据得出结论,这次爆炸发生于距地球3.9亿光年的蛇夫座星系团,其喷射出的能量是此前最大爆炸纪录的5倍多。研究人员称,这次爆炸的源头是该星系团内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个“巨兽”喷射出大量辐射和物质。星系团是宇宙间最大的结构,由数千个星系、暗物质和热气体通过引力束缚在一起组成。
2020年2月29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了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新发现的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小行星(PHA)2020 DM4,这是该望远镜发现的第4颗PHA。目前该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预计该将于2020年5月初飞掠地球,届时与地球最近距离约为735万公里。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高龄”固体物质——约50亿至70亿年前形成的星尘。这些星尘比太阳还要古老,有望向我们揭示银河系中恒星形成的奥秘。恒星由宇宙中的尘埃与气体聚集而成,恒星死亡后会释放出星尘,而星尘又会形成新的恒星、行星、卫星和陨石。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Tanmoy Samanta博士等人利用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太阳望远镜和空间太阳观测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日冕加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揭示了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论文于2019年11月15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目为“Generation of Solar Spicules and Subsequent Atmospheric Heat...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多个天文望远镜观测,在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了由12个星系组成的“原始星系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原始星系团,显示在宇宙年龄8亿岁的初期,即存在造星运动活跃的原始星系团。在当今宇宙中,有约1000个星系聚集的“星系团”,其中包括约10个左右巨大的星系。这些“星系团”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天体,星系团互相影响并结合,逐渐形成宇宙更大规模结构。因此星系团...
2019年7月9日至10日,中英地球-行星科学联合研究中心[Sino-UK (CAS-Leeds) Joint Center for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缩写为SUCEP,简称中英中心]揭牌仪式暨工作会议在我所召开。所长吴福元院士、新生代室副主任杨石岭研究员、英国利兹大学Alan Haywood教授和William Murphy教授共同为中英中心揭牌。利兹大学...
Gliese 3470 b 与太阳系中的任何天体都不同。这个“奇妙的世界”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距离地球100光年。日前,天文学家已经详细研究了Gliese 3470 b 的大气层,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对这样的天体进行观测。
李墨萍,女,副教授,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至2009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星际尘埃、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和彗星尘埃、活动星系核尘埃环等研究工作。
美国航天局日前表示,“朱诺”木星探测器任务团队首次发现,木星内部磁场也会像地球磁场一样,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而这种被称为“长期变化”的现象很可能是由这颗气态巨行星的深层气流引起。任务团队表示,这一发现将有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木星的内部结构和大气动力学以及地球的磁场变化。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1日报道,德国科学家首次将地球上水的起源与月球的形成联系起来。他们指出,约44亿年前,伴随着月球的形成,水也来到地球上,而这两者也是生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此前,科学家推测,太阳系内曾经还有一颗行星“忒伊亚”(Theia)。44亿年前,“忒伊亚”与地球相撞,形成了现今的月球。科学家一直认为,“忒伊亚”起源于距地球更近的内太阳系。但明斯特大学地球学家现在首次证明,“忒伊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柴立晖与合作者,通过对多颗卫星数据的统计研究发现,在金星周围有一种全球性的感应磁场,这种感应磁场逆时针环绕着行星的整个磁尾(从夜侧看)。近期,他们通过分析最新发射的火星探测器MAVEN的观测数据,发现火星上也存在这种全球性环形磁场,而且火星的环形场比金星强(图1)。这一发现证明了全球性环形磁场的共性,即它不仅存在于火星和金星周围,还应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