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 系统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2.184 秒)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高发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难,手术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易累及周边脏器和远处转移;并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术后5年生存率仅20%~30%,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和免疫治疗。因此,急需深入阐明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绘制更精确的基因及分子图谱,为鉴定新的诊治靶点并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团队成功研发出被覆特殊复合蛋白的Fe3O4(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它能很好解决痰液中肺癌细胞收集难的问题。实验数据表明,用这种磁性纳米颗粒做成的微球可以很好地在患者痰液中吸附肺癌细胞,能将确诊阳性率提升30%以上。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贾立军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SKP2 protein stability by heat shock protein 90 chaperone machine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促癌蛋白SKP2泛素连接酶受HSP90分子伴侣调控,而靶向抑制HSP...
2021年9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抑制基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能够阻止细胞生长,防止癌细胞扩散。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基因的突变从而使肿瘤不受控制地蓬勃发展。
在CT引导下精准定位肝脏中的肿瘤病灶位置,首先用近-200℃的超低温“液氮”冻住病灶,继而用迅速升温的“射频”加热肿瘤,这种多模态消融治疗通过冷冻与射频加热转换过程使肿瘤细胞完全崩解,瞬间“剿灭”肿瘤。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球首款集超低温冷冻与射频消融治疗于一体的多模态肿瘤射频治疗系统,目前已全面开展临床试验,并在近期完成了全球首例肝脏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本次手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
原发不明癌症(CUP,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是一组非常神秘的癌症诊断形式,即肿瘤起源的主要原发性位点并不能被确定,这对于科学家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现代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原发性肿瘤;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使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来识别肿瘤的起源;然而基因组的检测并不总是能奏效,而且在较低资源环境中缺乏一定的临床渗透性。
近日,从“国家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评估会暨中国肿瘤MDT联盟成立大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试点初评,并入选“中国肿瘤MDT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医院肿瘤MDT病例数位居安徽第一,全国第五位。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李辉教授,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郭明教授和博士后韩玉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蔡盛强教授和博士生郑悦,通过实验与理论密切合作,首次揭示了基底膜的非线性硬化效应及其对肿瘤侵袭的约束作用。该工作以“Nonlinear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basement membrane revealed by rapid inflation and def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志文团队提出利用聚氟携氧载药系统改善肿瘤乏氧、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新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聚氟高分子SMA-PEG-Fn,发现基于SMA-PEG-F11的聚氟系统能够显著改善肿瘤乏氧状态,将肿瘤内部的氧含量提高10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装载光动力治疗剂DiD和活性氧响应的吉西他滨衍生物,构建了聚氟携氧载药系统PF11DG。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体外携氧能力,在光照条件下能够...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丁古巧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段俊丽团队、中山医院石一沁博士合作,首次证实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的优异声敏活性。N-GQDs在超声辐照下的活性氧(ROS:单线态氧及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效率为传统声敏剂的3-5倍(图1a)。更重要的是,该工作首次明确了N掺杂碳纳米结构的声化学机制。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表明,N-GQDs中的吡咯N和吡啶N是其声化...
2021年1月17日,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来消息,该实验室巩长旸团队首次通过胞内阻断方式完成肿瘤细胞CD47和PD-L1双免疫检查点的彻底阻断,达到了精准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细胞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约占全球一半以上,其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目前,手术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率高达60-70%。早期肿瘤复发是指手术后两年内出现的复发,占肝癌术后复发的三分之二以上,预后差。探索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机制,有助于发现更有效的肝癌治疗新策略。
近年来,基于化学小分子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治疗效果好、反应迅速的特点,且在预防肿瘤复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现有的免疫治疗往往由于缺乏精确性和可调性,导致治疗效果差或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严重副作用,从而限制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0.6)上发表了题为“Sonogeneti...
近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构建了高精度颅脑MR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了神经外科精准诊断,相关成果连续发表于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以及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等期刊。颅内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及...
2020年10月27日上线的最新一期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在线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课题组合作在可变形纳米递送系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该工作为构建可变形纳米载体用于肿瘤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