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园艺学 >>> 果树学 瓜果学 蔬菜学 果蔬贮藏与加工 茶学 观赏园艺学 食用菌 园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园艺学相关记录2409条 . 查询时间(2.793 秒)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为世界人民面临的粮食危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将矮化性状引入全世界育种家的视野。与谷类等草本作物不同,矮化砧木的利用是实现木本及藤本作物高密度种植、提升果园经济效益更适宜的方式。然而,对砧木致矮机制的解析及关键调控基因的挖掘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发表的苹果基因组为栽培品种及少量野生近缘种,如‘Gala’,GDDH13,HFTH1,新疆野苹果,森林苹...
月季(Rosa hybrida),商业上称之为“玫瑰”,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和产值最高的观赏作物,广泛应用于切花、盆花、庭院绿化、城乡美化等。花朵是月季主要的观赏器官,花朵开放和衰老不仅对吸引昆虫授粉和繁衍后代极为重要,也是采后品质保持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明确,花瓣衰老受到植物激素的精确调控,乙烯是加快花瓣衰老的激素,而赤霉素是延缓花瓣衰老的激素。但是,在分子层面,乙烯和赤霉素在花瓣衰老中的互作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朱孝扬、教授李雪萍团队研究揭示了钙、脱落酸和乙烯信号互作调控番木瓜果实后熟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番茄是研究植物代谢多样性和环境适应的理想模型。深入解析番茄代谢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协同调控机制,可为作物营养品质改良和高抗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和遗传资源。
北京时间2024年2月9日凌晨,《科学》(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团队邓秀新院士、张飞教授课题组题为“Molecular regulation of oil gland development and biosynthesis of essential oils in Citrus spp.”的研究成果。研究以柑橘油胞为新模...
近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植物育种学一区TOP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5y IF=5.7)发表了题为“Map-based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BolC.Pb9.1, controlling clubroot resistan...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朱孝扬、教授李雪萍团队研究揭示了锌指转录因子MaCCCH33-Like2调控粉蕉果实成熟软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发特色蕉粉蕉果实的贮藏保鲜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植物与细胞生理学》,并被选为同期编辑推荐论文。
近日,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徐凌飞教授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PbNAC71 regulates xylem and vessel development to control plant heigh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PbRNF217-PbNAC71-PbWAT1’模型通过影响木质部、导管发育调控梨株高的分子...
近日,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农业专业学位“精品案例课堂”和“优质案例课堂”建设清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李建明教授申报的《温室建造与智能园艺生产案例》项目成功入选农业专业学位“精品案例课堂”建设清单。
2024年1月5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方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等长篇小说《茶人四部曲》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科教频道《读书》栏目“2023年度品牌出版社好书大赏”。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滕年军教授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Lily LlHSFC2 coordinates with HSFAs to balance heat stress response and improve thermotoleran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2类转录因子LlHSFC2和A类热激转录因子互作协同调控百合耐热性的新机制。百合是重要的花卉作物,但...
2024年1月9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阎振立研究员应邀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转折期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浅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张东教授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6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2024年1月8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文化方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撰写的文章《到瑶溪去种茶》刊登在《光明日报》头版。
2023年12月26日,学校茶学院王白娟教授、周红杰教授、高峻教授、邓秀娟博士等执笔撰写的“普洱茶产业要如何清除‘毒瘤’”专题文章经云南日报内参上报给省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该篇文章针对近日广州芳村“金融茶”爆雷及网络发酵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而动物性蛋白的生产对粮食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食用菌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体现在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氨基酸组成比例较为理想、消化率范围合理等方面。同时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在菌菇蛋白利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原料基础,所以发掘具有较高蛋白质利用价值的食用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食用菌种类,其蛋白质含量在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