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学原理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学说史 人口史 人口地理学 人口生态学 区域人口学 人口系统工程 人口预测学 人口规划学 人口政策学 计划生育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学相关记录5694条 . 查询时间(3.379 秒)
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近代发展历史相似,可比较的程度较高,特别是两国在20世纪中叶建立现行政权后都先后认识到庞大的人口是两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并都实施了控制人口的政策。然而,60多年后,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本文对中印两国过去60多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系统而宏观的定量比较,并以定性分析的方式对两国的社会结构、传统文化、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和妇女社会地位等因素进行了宏观的比较。...
出生性别比是反映生命之初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指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且不断升高,2008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但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男孩偏好往往被认为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重要诱因。基于152项调查的横断历史元分析表明,近40年来,男孩偏好一直呈明显弱化趋势,中国人理想男孩数从1979—1989年的0.6人减至2010—2017年的0.4人,其占理想子女数的比例由34.5%...
人口迁移是现代文明中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人口相关的一些问题一直为学者、政府所关注,而其中“迁移的动因”是众多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中最基本、关键的问题之一。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型,如推拉模型、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引力模型、自选择模型等。但这些方法仍然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相应的不足,“迁移的动因”这一问题仍未解决。
“现代性”给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资本逻辑造成的相对过剩人口,现代性的生存焦虑,儿童消费主义导致日益沉重的生育压力,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对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
基于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估计方法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变化历史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和启示:(1)在过去70年里,前35年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中国人口快速增减和大起大落,后35年是严格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促进快速人口转变和低生育率的长期趋势;(2)从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过程看,尽管2015年全面两孩出生堆积与三年困难时期的补偿生育性质完全不同...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它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探求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社会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助于推动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功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为学习者提供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行政等方面的知识。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在...
文章构建理论模型表明交通扶贫具有破解连片特困地区空间贫困陷阱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的实证模型,以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运用2003~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交通扶贫破解空间贫困陷阱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扶贫对滇桂黔石漠化区破解空间贫困陷阱的效果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交通扶贫具有空间外溢效应,服从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交通扶贫兼具短期和长期减贫作用;且与其他减贫因素之间...
文章使用中国分城乡1946~1980年女性出生队列初婚数据,分析中国女性队列初婚年龄模式、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以及晚婚转化为不婚的可能性。同时,对比了广义对数伽马模型、Hernes扩散模型和改进的广义对数逻辑斯蒂模型对中国女性初婚年龄模式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分布集中、对称性强;1970年之后出生队列初婚率达到峰值的年龄逐步推后、初婚年龄分布变得分散、对称性和不同群体间异质性增强,...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2000~2016年各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并分析其变动的产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人力资本错配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因禀赋特征及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不足,中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过度。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错配最为严重,但其改善速度最快,样本期内降低了41%。中、西部地区错配相对较轻,且改善幅度不大,分别为16%、22%。(2)与错配...
文章利用197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收入分化情境下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增长,原因在于“资本—技能互补”关系降低了在当期接受教育的相对成本。(2)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弱化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效应,当城乡收入比超过2.05的临界值(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后,这一激励效应会逐渐消失。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框架,采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度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整体、区域比较、流域内部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格局,并采用传统核密度和随机核估计方法揭示其演进趋势和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低增长”与“不平衡”的双重特征,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流域内部大多数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技术效率恶化成为掣肘因素,高...
文章构建了引入人口规模约束的产业集聚函数,探讨不同的人口规模区间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理,利用2004~2017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当城市人口规模在147.59万~211.71万时,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产业集聚模式均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下时,城市产业宜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上时,城市产业宜选择...
文章基于2018~2050年中央调剂模拟方案实施效应的实证检验,提出将省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均衡作为中央调剂制度的最优政策目标。研究发现:(1)调剂比例与省际养老保险结余差距之间的关系呈“U”形变动趋势,且省际结余差距最小时对应的最优调剂比例为4.54%。(2)现行调剂方案实现了全国更大范围内的基金余缺调剂,有效地缓解了多数省份的收支负担,2020年省际基金结余方差比调剂前降低了63.01%。预测期...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