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425条 . 查询时间(2.217 秒)
在微电子互连结构中,反应界面化合物层的形貌及厚度是决定焊点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向Sn-3.5Ag共晶焊料中添加第三元素,分别研究Zn和Ni元素对Sn-3.5Ag/Cu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Sn-3.5Ag/Cu界面,液态反应初始生成物为Cu6Sn5,在随后的热老化阶段形成Cu3Sn化合物层;Zn元素不影响界面的初生成相及其厚度,但在150℃老化阶段,Cu3Sn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
采用He,O2为处理介质,对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分析了表面元素,测试了接触角和表面能,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TFE表面形貌。研究表明: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PTFE接触角降低,表面能提高;经He处理后,水接触角由108°最低下降至82.4°,表面能由24.0mJ/m2到34.4mJ/m2;经O2处理,水接触角由108°下降到了80.6°,表面能为35.8mJ·m2...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铝晶体学自由表面(100)、(110)和(111)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根据表面能计算预测铝自由表面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铝自由表面结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11)、(100)、(110);表面原子驰豫不仅引起表面几何结构的变化,而且使表面层的电子结构与键合特性发生改变;(100)、(110)和(111)表层驰豫分别为3.337%、?6.147%和?2.36...
通过在不锈钢表面预涂钎剂层,采用铝硅共晶钎料实现铝合金/不锈钢TIG熔钎焊连接,获得具有熔焊与钎焊双重性质的对接接头,运用OM、SEM、EDS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成分,通过拉伸实验评定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铝母材局部熔化,与液态钎料混合后凝固形成焊缝,焊缝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和在晶界析出的Al-Si共晶相组成;不锈钢不发生熔化,液态钎料与不锈钢在界面反应形成不均匀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最大...
采用SHS反应火焰喷涂技术,把Al-CuO系铝热剂引入到喷涂材料中,在AZ91D表面制备了Al2O3基复相陶瓷涂层。结果表明:SHS反应热喷涂层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热喷涂层,传统热喷涂层的热震次数、开气孔率、耐蚀性和耐磨性分别为14次、17.4%、基体的24倍和8.5倍;而反应热喷涂层则分别为40次、15.2%、基体的37倍和10.6倍。若辅以Ni-Al合金打底,喷后重熔工艺可使反应喷涂层的综合性...
Purpose: Of o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successful use of an implant is a good adhesion of the surrounding tissue to the biomaterial. In addition to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the implant, the surface...
采用共沉淀法在空心微珠表面上制备出由CoFe2O4铁氧体纳米颗粒均匀包覆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X)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包覆层厚度为200nm。将这种复合材料均匀地分散于酚醛树脂粘合剂中,涂刷在面积为200mm×200mm金属板上,制成测试版,用RAM反射率远场RCS测量法对其进行微波吸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对频率高于16GHz的微波有良好吸收,微波吸...
Purpose: Purpose of the presented paper is meant to enlight the common point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ly well-matche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and opinion of quality and usage of the mode...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新型Ti-Si-C-N超硬薄膜。用XRD、XPS、HRTEM等分析发现薄膜微观组成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nc-Ti(C, N)/a-Si3N4/a-C-C)或(nc-Ti(C, N)/h-Si3N4/a-Si3N4/a-C-C)。高温氧化实验结果发现:随Ti含量降低和Si含量增大,Ti-Si-C-N薄膜的抗氧化温度逐步提高。当...
基于热传导反算中的非线性估算法,建立了求解界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传导反算程序。通过在网格边界上施加三角形热流,求解出网格内部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变化曲线,然后以求解出的温度为输入数据,利用反算程序求解出界面热流,通过对比求解的热流和实际的热流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测温传感器的滞后、热流形状、计算参数、采样频率以及测温点离表面的距离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且针对...
以CBr4-C2Cl6透明共晶合金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观察的方式研究试样厚度对于定向凝固共晶晶体取向及层片间距调整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厚度大于48μm时,厚度尺寸对于共晶晶体取向的影响可以忽略。当试样厚度为48μm时,对于不同取向晶粒的影响不同,界面能各向异性的效应开始表现出来。当试样厚度达到16μm时,层片间距的调整机制由多层调节转变为准二维调节机制。
分别采用高温氧化和真空电弧离子镀法在SiC纤维表面制备出C-Al2O3和SiO2-Al2O3复合涂层, 通过真空热压法制备出SiCf/Ni复合材料. 经过850—950℃, 150 h真空热处理后, 复合涂层很好地保护了纤维的完整性, 涂层中的Al2O3层与基体Ni界面结合良好, 有效地阻挡了SiCf/Ni界面处元素互扩散. C- Al2O3涂层的C层出现了扩散现象, 但涂层基本保持完整; SiO...
在加入硅烷偶联剂γ-APS的苯胺中性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法在电镀锌钢板上制备聚苯胺膜, 采用SEM观测其表面形貌, 测试不同条件下聚合膜的厚度.交流阻抗和盐雾实验表明, 加入-APS后, 聚苯胺膜层的致密性和防护性明显提高, 接近铬酸盐钝化膜. 通过XPS分析, 得到γ-APS改性聚苯胺膜掺杂度为11%、氧化度为64%; 与改性前聚苯胺膜相比较,掺杂度降低、氧化度增高. 结合红外光谱和...
研制了一种新型钢用WC颗粒增强铜基合金覆层用的CuMnNiCr多元铜基钎料, 对该钎料的熔化特性、钎料组织、钎焊工艺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优化的钎焊表面合金化工艺, 在普通铸钢件表层制得了WC颗粒增强铜基合金耐磨覆层. 研究结果表明, 与普通的CuZnNi、CuMnNi合金钎料及NiCrBSi高温自熔合金钎料比较, CuMnNiCr多元合金钎料由于多种强化机制而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此...
研究了在玻璃基底上镀制Al2O3和Cr过渡层对Ag膜反射率及附着力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测试了Ag膜的反射率, 结果表明, 与Cr过渡层相比, Al2O3过渡层对Ag膜反射率 的降低相对较小; 而且, 随着Al2O3厚度的增加, Ag膜的反射率先增大后 减小. XRD与AES测试表明, 引入Al2O3或Cr可明显细化Ag晶粒, 减弱Ag膜 (111)织构; Al2O3作过渡层时, Al原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