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林业工程 >>> 森林采运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森林采运学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1.378 秒)
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 构建Maxent物种潜在分布模型, 预测 了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区, 明确了控制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 (1) 模型的训练数据 (Trainingdata) 和检验数据 (Textingdata) 的AUC值分别为0郾974和0郾921, 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
森林土壤动物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土壤动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植物的影响以及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展望了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多关注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森林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森林生态系...
针对现有小尺度林火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有效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考虑多种火险因素,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粒子群算法加快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进而提出一种混成的多因素森林火险等级预测模型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PSO-BP)。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间接导致气候的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进行准确预测可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针叶树是芬兰、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主要的商品林树种。容器苗是针叶树重要的育苗类型。与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具有育苗周期更短、造林季节可延长、苗木适应性更广、苗木质量更一致的优点。因此,容器育苗成为精准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借鉴欧美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法,提高我国容器苗的质量,为我国针叶树容器苗发展提供参考,文中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欧美国家检测与提高苗木质量的方法,即列举了针叶树常用的苗木质...
为探明基肥对银叶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广东省 “碳汇林冶 造林工程常用的4种肥料作基肥, 在整 地挖穴时施入, 苗木种植后的90d和180d分别测定幼苗的树高、 地径、 冠幅鄄生长量, 试验结束时, 取全苗分析 苗木物质积累重量, 用LA鄄S植物图像分析仪扫描分析苗木叶片生长情况。
探讨C波段雷达影像估测森林蓄积量的应用潜力,建立思茅松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模型,为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大面积的估测森林蓄积量提供参考。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C波段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影像不同极化方式下的后向散射系数。
越南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在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地位, 但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善, 采伐过度, 森 林覆盖率不断下降, 森林覆盖率从1943年的43%下降到1990年的27%, 之后森林才开始慢慢恢复, 2014年覆 盖率达到40郾4%。 本文从森林资源、 生物多样性、 林业机构管理、 法律法规等方面介绍了越南林业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越南林业在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为了定量分析强降雨对不同林分阳离子的影响,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测定收集数据, 编制公式计算降雨 再分配过程中的林分阳离子流转量, 并以山涧口流域白桦林、 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例, 对降雨及再分配过程中 的K+、 Ca2+、 Na+、 Mg2+、 Zn2+、 Mn2+、 Fe2+7种阳离子进行测定与分析。
在阿勒泰林场,以其2006年和2016年的E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阿勒泰林场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景观异质性特征、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适宜粒度。
为诱导产生突变植株,利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火焰’茶条槭休眠期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并观测辐射处理对种子萌发后实生幼苗的叶色及叶绿素、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的外来速生树种桉树、乡土阔叶树种红椎和乡土针叶树种马尾松3个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微量元素(Cu、Fe、Zn、Mn)全量及有效含量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cm、20-40cm、40-60cm)间的差异。
Forest fire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dreadful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 Global warming is also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forest fire at an alar...
This paper provides a first hand view of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forests when viewed by X-band SAR data. Tomograms are generated using multi-polarimetric space-borne TerraSAR-X/TanDEM-X acquisitions ...
DEM beneath forest canopy is difficult to extract with optical stereo pairs, InSAR and Pol-InSAR techniques. Tomographic SAR (TomoSAR) based on different penetration and view angles could reflect ver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