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海洋生物学相关记录1815条 . 查询时间(1.669 秒)
Tropical reef fishes belong to a broad phylogenetic group and, as a result, exhibit considerable diversity. Their only shared characteristic as an ecological entity is their fate as reef-associated ad...
The presence of patches and layers in marine pelagic ecosyste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food for higher trophic levels at concentrations high enough to support the metabolism, growth, ...
Observation of aquatic animals in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s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in both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and limnology. Critical processes in feeding, reproduction, growth, and pred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i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ers of matter and energy through planktonic food webs. There hav...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基因组进行高通量随机测序,从测序结果中搜索微卫星位点,根据搜索结果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并根据PCR产物质量对引物进行筛选,使用一个二长棘鲷野生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的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共获得二长棘鲷基因组拼接序列0.12 Gbp,从中搜索得到侧翼长度≥250 bp的微卫星序列292条。根据微卫星序列搜索结果...
该研究以鸡(Gallus gallus)红细胞含量为标准,采用流式细胞术首次测定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基因组大小;利用荧光染色和显微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了24对染色体的相对面积和累积光密度(IOD),并基于IOD估算了各对染色体的物理长度。结果显示,黄姑鱼基因组大小为(595.70 ± 24.08)Mb,DNA质量约为(0.61 ± 0.02)pg。黄姑鱼基因组包括24对端部着丝粒...
该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9、16、23,分别记为S9、S16、S23),其中S23为对照组,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于第0、第1、第3和第7天进行取样。通过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和血清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研究低盐度对黄姑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
为开展适合高密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新品系选育提供参考,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作为亲本,构建8个子代群体;在80 尾•m-2、200 尾•m-2和400 尾•m-2养殖密度下研究各群体生长、成活性状。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各群体生长、成活性状有显著影响(P < 0.05),随着养殖密度增大,生长、成活指标呈...
文章探讨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亲本南方驯化和囊胚期幼体热应激对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刺参亲本分为未度夏(DA)组和已度夏(XP)组,每组设置对照组(C)和热应激组(H),在囊胚期对H组进行45 min、26 ℃的高温应激,然后分别在18 ℃和23 ℃下培育至变态。结果表明,培育温度对H组和C组幼体的生长有显著影响,C组幼体在23 ℃下的特定生长率高于18 ℃,而...
脊椎骨常用于鉴定鱼类年龄,但脊椎骨也包含了摄食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也刚起步。文章以大洋性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脊椎骨为样品,对椎体中心(椎心)、椎心与外缘的中间部位(中部)、椎体外缘(外缘)3个部位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和由此估算的营养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6.64‰ ~ -13.08‰、9....
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持续升高,胁迫组均先上升而后下降,实验第8天时只有ρ(Cu2+)为0.05 mg•L-1胁迫组的RGR较对照组高。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波动趋势,实验第8天时,ρ(Cu2+)为0.01 mg...
根据2013年4月和10月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9种,其中硅藻类59种,占85.51%;甲藻类8种,占11.59%;蓝藻和金藻类各1种,分别占1.45%。浮游植物丰度秋季(203.10×104个•m-3)是春季(22.89×104个•m-3)的8.87倍;春季湾外各站位高,秋季则湾内高。水...
根据2011年广西钦州茅尾海丰水期和枯水期2次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游泳动物113种,分隶于19目54科86属,其中鱼类76种,占总种数的67.26%,分隶于13目39科65属。甲壳类29种,占总种数的25.66%,隶属于2目10科15属。头足类7种,占总种数的6.20%,隶属于3目4科5属。肢口类1种,占总种数的0.88%,分隶...
根据2013年夏季黄海南部和东海近海(23.5°N~35.0°N,117.5°E~125.5°E)的浮游生物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格局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全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共有7门16类252种(不含58种浮游幼体)。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6个群落,不同群落关键种生态特征差异明显。群落Ⅰ的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
于2012年12月~2013年9月对澳门4个典型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9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动物8种、鱼类3种。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河口低盐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共存的特点;从物种生活型组成来看,底内型占据优势;从功能群组成来看,浮游生物食性和植食性底栖动物占据优势。最多的物种数出现在莲花大桥滩涂(46种),物种数于采样点间差异显著。沼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