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4.006 秒)
研究冰消期季风和温度的演化过程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融化对东亚季风和温度的影响有重要启示意义。目前,关于倒二冰消期(大约136-129 ka BP)东亚季风演化的古气候记录已经非常丰富(例如黄土磁化率、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等)。然而,由于温度指标相对匮乏,并且已有古温度记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因此关于倒二冰消期东亚季风和温度之间的相位关系仍不清晰。
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前至今)全球气温如何变化?现今的气候变暖是否已经达到1万年来最温暖的程度?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1)地质记录;2)古气候模拟。集成的地质记录显示在早中全新世(距今~9000-6000年)有一个大暖期,其后温度逐渐下降,至工业革命以来再次变暖(Marcott et al., 2013);而古气候模拟揭示全球年均温在过去1万年来持续上升(Liu et al., 2014)。目...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是当前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和管理的主要工具。然而,精确和快速的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往往受到模型计算性能的限制。气相化学过程的模拟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过程中最为耗时。为了加快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气相化学模块的求解速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王自溪,李杰研究员和吴林研究员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一个残差神经网络模拟器,初步高精度高速度重现了全球嵌套网格空气质量...
泥炭地是重要的陆地碳库,其储存的碳约为全球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两倍(图1)。因此,泥炭地在调节区域环境、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东亚夏季风对东亚地区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近年来,由东亚夏季风异常引发的旱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积雪是内陆高山地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积雪变化可能给相关区域农业水资源安全带来风险。全球气候模式是预测和评估未来积雪变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多个气候模式模拟的积雪深度在极地和北半球中高纬区存在较大误差,与观测相比,模拟的雪深存在明显峰值滞后现象。目前,对于造成这种较大雪深模拟误差的原因尚不清楚,且现有研究在评价CMIP6模型模...
西风急流与亚洲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共同影响了高原面上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变化过程。古气候研究通常认为,西风影响代表干冷,季风影响代表相对暖湿。相对应的降水δ18O(加权平均)存在不同的高低阈值。然而,西风对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的影响依然存在争论,尤其是对中全新世(距今8000-4000年左右)水文气候变化过程。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西风降水的直接或独立代理指标,这阻碍了我们对西风带效应的深入认识。
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断加剧。中国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研究中国1979-2020年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及其驱动要素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赵亮高工和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课题组合作研究了中国过去 42 年的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时空变化,然后探讨了热浪暴露、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天气尺度波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热带夏季气候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热带降雨、热带气旋活动和南海夏季风。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天气尺度波动或诱发不同的水汽结构并调节热带降雨的特征,可为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前兆扰动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影响台风的路径,并可能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触发和维持(Huangfu et al., 2018;Hu et al., 2020;Huangfu et al., 2022b)具有...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不断升高。同时剧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全球碳排放和碳循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又如何响应?回答这一问题,不仅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需要面临的重大需求。
在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与海洋(太平洋)之间,东亚地区的洪涝与干旱常常由东亚夏季风的强弱控制,其变化通常是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所驱动,例如前冬的厄尔尼诺,即赤道东太平洋暖海温会增强夏天江淮的梅雨。大火山喷发是气候系统重要的自然强迫,热带火山喷发通常被认为通过减少地表太阳辐射来削弱全球的水循环,然而古气候资料指出,热带大火山喷发会增加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那么历史上热带大火山的喷发如何影响东亚夏季风...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也促生了亚洲季风系统。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然而,当前有关亚洲季风的报道主要分布在高原周缘,尚无高原腹地轨道尺度的古季风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精确解读。此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地球系统从渐新世向中新世过渡的重要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气候变迁事件,例如极地冰盖...
地球生命的演化兴衰往复,跌宕起伏,生物所赖以生存的苛刻环境和条件显得地球的宜居环境(气温、氧气等)弥足珍贵。但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似乎有一只手常常弹起环境波动之弦,奏起的却是生命的挽歌和绝唱。显生宙曾发生了五次全球性的生物集群大绝灭事件。奥陶纪末的第一次生物集群绝灭(LOME-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是显生宙第二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在不到2 Myr时间内,...
冻雨是冬春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中等地山区。冻雨在大气中以过冷水的形式存在,与低于0℃的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对航空运输、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和农林产业等危害较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