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艺术传播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艺术传播相关记录480条 . 查询时间(1.922 秒)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艺术批评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起兴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当代艺术批评本身而言,三十年来的变化也足以建构一部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史。然而,寻绎这期间的变化,我们也不难发现,三十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当代艺术本身一样,事实上也是一个社会科学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去艺术化、去人文化的过程。盖今日之所谓当代艺术批评,毋宁说是去人文化的当代艺术批评。诚如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艺术的合法性问题     艺术自由  合法性  艺术       2009/9/24
对历史真实的追求,是艺术批评的信仰。“历史的姿态首先是一种异在姿态。正因为异在,我们可以穿越文化事实的表象,揭示权力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的操控力量,发现那些从边缘、野地、底层出发,抗拒历史决定论的生命存在。而艺术不过是对此而言的个体的、自由的表达,艺术史不过是揭示历史和批判历史的历史。”③我那篇引起所谓“王吕之争”的文章,作为对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来历史叙事的反思,如果惹恼了一帮企图买断历史、占...
嵌入历史     苏州  文人画  文化语境       2009/9/24
所谓相嵌,包含了相互植入的意思。将当代艺术嵌入苏州,既是为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注入创造的生机,同时也是赋予当代艺术以传统文脉的联系。其实,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作为当代人的一种精神创造,本身就是传统的一部分。正如传统不是一个死的对象,而是一些活的内容一样。当代艺术抑或当代文化,从根本上是对这样一些鲜活的生命内容以及精神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此次展览我们邀请了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也谈批评失语     青年  批评家  批评失语       2009/9/24
如果说老一辈批评家正在逐渐江湖化、圈子化的话,那么当前的青年批评家的成长环境便是以这个圈子为大背景的。他们天然地接受了批评的圈子化,江湖、圈子在他们的批评意识中已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这种批评家之间一代一代师承下来的关系,是一个天然的同盟。在这个同盟中开展相关的批评,有些批评的禁区是约定俗成的,也是青年批评家在批评实践中所要遵守的底线。例如:自己的院系不能批评、导师不能批评、师兄弟不能批评、与导...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事业  精神  出世       2009/9/24
修正与重写—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暨批评家提名展策划人,以下简称“管”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出乎大家的意料,其实在政治、经济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不管你是一个艺术家还是批评家。历史感是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基本维度。我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和批评很多年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书写的个体性与真实性。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已经众说纷...
艺术史的“修正与重写”     重写  修正  艺术史       2009/9/24
2009年6月20日至23日在云南丽江束河古镇举办了“领升”艺术论坛:修正与重写——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暨批评家提名展”。此次活动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批评家和六十多位文化评论家、艺术家、作家、诗人、美术馆馆长、画廊经纪人、媒体代表等各界特邀嘉宾出席。论坛活动由亚洲当代艺术年鉴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暨批评家提名展组委会承办。其目的在于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价值观、历史观...
多样性的时代特征     艺术现象  时代特征  多样性  整体       2009/9/2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30年前的艺术是什么样子。30年正好是三个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在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体现,然而只有最近的十年,对整体的艺术现象最难于定义。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历史的批判与思想的解放是艺术的主流,在艺术上的表现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织。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激烈动...
“‘领升’艺术论坛(丽江):修正与重写—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20日-21日在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召开。本次会议由亚洲当代艺术年鉴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暨批评家提名展组委会承办。主要以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价值观、历史观、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情境、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为讨论要点,共有二十多位批评家,以及六十多位文化评论家、艺术家、作家、诗人、美术馆馆长、...
“艳俗艺术”及其他     前卫艺术  艳俗艺术  常徐功       2009/9/1
最早见到常徐功的作品大概是在1995年。当时,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的学艺课课长後小路雅弘和学艺员寿子,为策划亚洲当代艺术三年展来北京考察。他们自然要到京城地界儿上的江湖拜码头,我带他们去见了栗宪庭,希望听听老栗对中国艺术的见解和向展览推介新艺术家。记得在老栗北官房的那间有些昏暗的家中,老栗介绍了他新近推出的“艳俗艺术”,并和廖雯一起将作品戳在地上一字排开,其中就有常徐功、罗氏兄弟、王庆松、胡向东等人...
首届“奇观”媒体艺术双年展于2006年6月2日—6月6日在云南昆明创库举办。该展览主要展出与新媒体艺术有关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数字动画、数字绘画、多媒体装置、观念摄影、多媒体表演、网络艺术等新兴的、以数像时代为背景的实验性艺术作品。 2009年“奇观”媒体艺术双年展“绘声绘色”(To Give a Very Vivid Description)将于2009年6月18日在云南昆明云南省博物馆举...
如果说,这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有什么热闹的场面,那就是Il Tempo del Postino的演出,是他们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首演后,在巴塞尔的再度演出。大部分的表演都挺怀旧的,好像上一世纪60年代实验艺术的复辟。最有意思的一段,是由Doug Aitken的一场模拟德克萨斯牲畜拍卖的现场,散步在观众席中的拍卖师,此起彼落以快速的语调进行叫拍,非常热闹,也十分反讽。这场Il Tempo del Po...
“头轻脚重”的身体     追星族  身体  我的骨肉皮       2009/9/1
所谓“我的骨肉皮”指涉的是“我的身体”。艺术家将身体作为创作的题材早已有之,那是自我的一种直接而集中的表现。不同时代的变迁和对身体的认同、诉求,甚至意识形态都会有意想不到地自动显现。但我所关注的是中国从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延续至今的前卫艺术,在以“身体”为媒介进行创作时的态度、方式,以及与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与变化。
批评的要义与问题(2)     问题  要义  批评       2009/9/1
本文通过评点批评家来指出批评的要义和当代美术批评中存在的问题。被评点的批评家主要是今日美术批评界的活跃者和有影响者,他们生于40年代至80年代,关注当代美术。本文不是官方的工作总结或调查报告,而是根据笔者的阅读所及而写下的一己之见,力图从学术角度来评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的放矢。
文中说我的发言“笼统攻击”“80后”、“90后”。请问:为什么不先引录一下我的发言内容然后再来发此狠话?我的发言是对“80后”、“90后”的一些创作现象提出了我的质疑(例如说“你对中国文化了解吗?”“又了解多少?”),但也仅仅是给“80后”、“90后”的一些创作现象提供一个反省和再思考的角度,而且用意和出发点都是积极的,根本扯不上什么“笼统攻击”!我又为什么要去“笼统攻击”?!如此肆意指责、无限上...
十几年前,我在题为《关于20世纪中国小巷的思考》的文章里说过,咧嘴傻笑的呆痴形象和装腔作势的俊男靓女,已经成为当代主流和非主流传媒通力推出的中国人标准形象,“意味深长的一点是,这表面迥然不同的两种形象,却有着深层的近似,即它们不谋而合地拒绝思想、回避思想”。经过十几年发展,我们的肖像文化虽然更加五光十色,但在这一点上并无实质性变化。我很遗憾地发现,我的论点依然适用于今天中国肖像文化的格局。而且必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