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经济学相关记录716条 . 查询时间(2.312 秒)
在中国发展历史上,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让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社会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动能、保障就业民生、缩小区域差距等诸多问题,将延续到下一年。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个参数,人口变动趋势也在20...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国将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为新时期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信息。
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的认识阶段。在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对人口红利形成了共识,即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上的人口结构而非人口总量确实对经济增长产生额外的"好处"。然而,"人口红利"似乎并没有在所有国家中出现,以至于人们对"人口红利"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为此,本文给出了实现"人口红利"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并以经验数据为基础,找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人口红利"的国家。通...
本书以西藏为研究区域,对西藏人口转变进行系统研究。基于西藏人口转变的现实状况总结其阶段性特征,着重分析人口转变的动力机制,对西藏未来人口转变可能的趋势及其效应进行合理预期,并从人口学视角提出促进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户口改变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方法克服遗漏变量和自选择性问题,本文发现户口改变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群体的家庭消费支出,短期内消费增加主要源于收入效应,中期收入效应和社会保障变动同时发挥了作用;而对于城城流动人口,获得本地城市户口对其家庭消费行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本文发现户籍改革对消费率的促进作用在中期...
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广义熵指数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家庭结构组内差距是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解释来源,组内差距变动也是总体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家庭结构变迁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较低,人群组内部变动是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解释来源.在1988-2013年期间,家庭结构变迁小幅度地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G· ...
2019年末,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亿人,受出生人口减少影响,人口总量增长略有放缓。城镇人口比重超过60%,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2000~2016年各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并分析其变动的产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人力资本错配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因禀赋特征及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不足,中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过度。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错配最为严重,但其改善速度最快,样本期内降低了41%。中、西部地区错配相对较轻,且改善幅度不大,分别为16%、22%。(2)与错配...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
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科学测度是制定量化政策目标和进行有效规模监控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理想的测度方法至少需要满足测度标准具有经济合理性、能体现地区差异和能实现自动调整3个方面的要求。对现有测度方法的评价发现,与相对标准法和绝对标准法相比,混合标准法更具优势。依据混合标准法的原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测度方法:中等收入群体被界定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处于当地城镇家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3倍到家庭人均年收入中位数3倍...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
文章基于广东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如何重塑企业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发现:(1)在理论上,机器人作为一种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载体,当机器人与劳动是替代而非互补关系时,机器人应用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2)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的机器人使用率存在鲜明的特征差异,相比而言,出口企业、生命周期长、规模大、用工短缺、准备搬迁及非国有等企业的机器人使用率更高,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是促进机器人使用的...
文章在区分了城乡收入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基础上,考察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之间城乡利益分享机制及城镇化进程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有利于城市的倒U形变化,城乡消费差距存在从有利于农村到有利于城市的n形变化。(2)劳动人口城镇化受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影响显著,而非劳动人口城镇化受城乡消费差距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城乡市场—家庭可分的城镇化模式,形成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城镇化差距先升后降的倒U形变...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养老保险、消费差异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养老保险对中国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差异损害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2)养老保险能够缓解消费差异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消费差异既可以直接降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生理健康剥夺和差异...
文章立足于基础养老保险缴费适度水平的理论模型探索和实证检验,提出养老保险缴费率以不超过老年人口比重系数为适度上限标准,以“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主要指标,构建基础养老保险适度缴费率新模型,解决现行收支平衡缴费率模型不能确定基础养老保险适度缴费率等问题。通过对新模型的合理性检验发现:(1)2018~2050年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区间为12.00%~15.74%,长期平均适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