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会议中心 海洋气象学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2.854 秒)
2018年8月2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蔡文炬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的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大洋在全球热量分配中的作用及其气候效应”启动会在青岛召开。项目责任专家翟盘茂研究员,项目组专家胡敦欣院士、乔方利研究员、朱江研究员、程晓教授、杜岩研究员、刘秦玉教授和林霄沛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项目组成员和研究生等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2018年6月2日至6月3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观测网络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召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毕伟,烟台海岸带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斌,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主任于仁成、副主任张光涛,以及胶州湾站、长江口站、牟平站、黄河三角洲站,黄东海浮标观测站和西太潜标观测网工作人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主席吕卷章...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积极为国家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和咨询服务,为科研人员搭建专业性、权威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为了进一步促进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心项目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中心定于2018年3月18日至19日在青岛召开“国际海洋形势及应对策略”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中央...
2017年11月17日,由中山大学、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主办,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协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承办的2017年国际海洋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海洋与气象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来自国内外的海洋学、气象学及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近150人出席会议。本次论坛通过专家学者们的专题报告及研讨,提高了对热带气旋及风暴潮所产生影响及相应应急系统脆弱性的评估,以利于决策者...
中国海洋学会第八届一次理事会于2015年10月召开,至今已满两年,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关于社团管理规定,遵照《中国海洋学会章程》的要求,兹定于2017年10月31日下午,在青岛市黄岛区召开中国海洋学会第八届二次理事会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际深远海装备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选在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同一天的下午,请各位理事积极参加上午的学术年会开幕式及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下午参加第八届二次理事...
“中国-欧盟蓝色年”启动仪式于中欧领导峰会期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为丰富“中国-欧盟蓝色年”成果,“中欧蓝色海洋年”——预报、数据、监测、规划与指标(EU China Blue Year Event - forecasting, data, monitoring, planning, indicators)研讨会于2017年6月1-2日在启动仪式期间举办。受欧盟方邀请,中心副主任相文玺、海洋经济...
2017年6月5日至7日,2017“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边界流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承办,并得到“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项目的大力支持。海洋边界流系统是全球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气候系统中热量与物质输运的“主动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边界流及近海动力过程问题,是当...
2017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四次学术委员会在青岛召开。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张仁和院士、胡敦欣院士、穆穆院士、吴立新院士、张人禾院士,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等出席会议,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党委书记王辉、科研处负责同志及实验室成员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傅伯杰院士主持会议。王凡所长代表海洋研究所讲话,从中国科学院海洋学院的学科建设以及海洋所与海岸带研究...
2016年9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主持承担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太平洋印度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调控作用”课题验收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谢尚平教授主持,科技处处长罗轶介绍了课题验收的相关要求。之后,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结题验收报告材料,听取了各课题负责人结题验收汇报,并对各课题的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情况、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等...
2016年9月18-25日在中国青岛召开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开放科学大会集中讨论了海洋与气候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是此次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委员。会议由WCRP/CLIVAR组织,聚焦海洋升温、厄尔尼诺、海平面上升、气旋、降雨和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世界超过600名科学家参与此次开放科学大会。
2016年7月27日,2016年全球华人大气海洋科学大会暨第七届美华海洋大气学会(COAA)国际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大会由美华海洋大气学会(COAA)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协办。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COAA主席陆春谷、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江等分别致辞和向大会祝贺。
美华大气海洋学会(Chinese-American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ssociation:COAA)与中国气象学会(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将于2016年7月27-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6年全球华人大气海洋科学大会”暨“第七届COAA国际大气海洋及气候变化会议”。
为积极推进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东南亚、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在海洋、气象方面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气象学会曾庆存院士、丁一汇院士和王会军院士等有关专家倡议于2016年4月6-9日在广东省广东市召开“热带气象与海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邀请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和国内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2016年1月28日至30日,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山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的专家到会指导。
2015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率团赴韩国釜山参加第二届“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国际开放科学研讨会(Open Science Symposium on Western Pacific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本次会议由NPOCE(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和SPICE(西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国际合作计划共同主办,韩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