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搜索结果: 106-113 共查到国际动态 传感器技术相关记录113条 . 查询时间(2.189 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一种能“读懂心思”的机器,能把一个人的所见所想通过显示屏展示出来。这种机器可以研读人的脑电波,并转化成运动图像。
伴随着数码相机、带有摄像头的手机等电子设备风靡全球,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民数码影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用影像记录每一瞬间。带领我们进入如此五彩斑斓世界的,就是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发明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
人们日常食用的许多食物都是在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中生长的,在进入人们的餐盘前,它们可能经历了数万公里的运输。然而,大量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于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在运抵市场、商店或超市时,这些食物已经不再适合食用了。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传感器,可以减少“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球运输中浪费掉的数百万吨的食物。
正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德国Sensitec公司展出了超敏感微弱磁场感应器。据介绍,这种感应器基于磁致电阻技术,最低可以感应2纳特斯拉强度的磁场,适合用于检测地球磁场等弱磁场。
德国总统克勒在2008年12月3日的颁奖仪式上将2008年“未来奖”授予了博世公司发明的微传感器项目。每年由德国总统亲自颁发的“未来奖”旨在奖励技术、工程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成果。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艾姆斯研究中心2008年5月20日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种生物传感器利用超灵敏的碳纳米管制成,可以探测到含量极低的病原体。假如被探测的样品中存在某些危险的病原体,传感器就能产生一种电信号,探测人员借助电信号可进一步确认有危害的物质并分析出浓度水平。由于碳纳米管极其微小,因此一个生物传感器芯片上就可集成数百万个碳纳米管。
南澳大利亚大学伊恩瓦柯研究所副所长Roger Horn教授于日前来所进行合作交流。由我所陈淼研究员与Roger Horn教授合作的项目“纳米粒子标记的FECO检测方法研究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获2004年度第一类“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资助。“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DEST)共同设立的,2001年正式实施,用于支持中澳两国共同...
美国飞天新计划:重返月球+造访火星本期封面照片是尼尔·阿姆斯特朗于“阿波罗-11”任务期间拍摄的,照片所示为Buzz Aldrin带着EASEP科研仪器前往该仪器的部署地点。三年前,在题为“The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的文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介绍了关于太阳系探测活动的一个新框架,新的探测活动将像30多年前“阿波罗”时代那样再次令人振奋。新框架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