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 石墨烯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188 秒)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刚课题组研发了弹性可压缩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海绵(rGO-S),构建了高效稳定的锂金属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该研究揭示了镀锂产生的内应力对锂枝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弹性可压缩的基底释放镀锂内应力,实现了无枝晶的锂沉积。
2023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的共价生长及其电学行为调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石墨烯是具有优异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的二维碳材料。石墨烯的高效制备与宏观组装对其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石墨烯宏观体的常规制备方法如液相自组装、3D打印和催化模板法等,仅能实现石墨烯片层间的非共价弱相互作用连接,导致石墨烯晶体结构的不连续,成为限...
2023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离纯化技术》(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杂志上。
近年来子液体(ILs)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在CO2的捕集和分离、太阳能电池、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因此,剖析ILs和GO的相互作用机理至关重要。 中科院过程所离子液体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ILs在GO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类型、范德华力和ILs在GO上的吸附位置是影响ILs与GO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ILs在GO的羟基一侧时,ILs...
膜分离技术是水处理领域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作为一类新型的高性能膜材料,二维分离膜层间距的精确调控是提高其水通量与截留效率的关键,而插层法是最为有效的调控方法。迄今,高性能纳米级插层剂的开发与应用仍是巨大的挑战,目前最为常用的硬物质插层剂(如碳纳米管、TiO2和SiO2纳米颗粒等)分散性较差,且易破坏二维膜的有序层状结构,造成亚纳米尺寸离子的快速穿透;一些小分子插层剂如乙二胺或金属离子易与膜层形成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长期聚焦于纳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最近,他们将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过程进行扩展,发展出了一种直接从石墨到纳孔石墨烯的一步合成新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811579832.8),实现了纳孔石墨烯的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一步合成。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分子不可透过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腐蚀防护材料。《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篇前沿新材料中提到要重点发展石墨烯基材料,其中包括海洋工程等用石墨烯基防腐蚀涂料。虽然石墨烯材料在防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石墨烯属于高导电的碳材料,它能够诱发石墨烯-金属基体间的“微电偶腐蚀...
2019年6月7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燕立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过程所魏炜课题组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石墨烯纳米片在细胞膜夹层间的输运》(Transport of a graphene nanosheet sandwiched inside cell membranes),该研究首次阐述了二维纳米片在磷脂双分子层间的输运机理和扩散动力学,为基于膜蛋白的靶向给药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碳管多孔气凝胶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的硫单质载体和中间层一体化正极,获得高体积能量密度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锂硫电池具有高质量理论能量密度(2600Wh/kg)和高体积能量密度(2800Wh/L),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
21世纪以来,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发展绿色、高效的新能源存储技术迫在眉睫。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高比能二次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储备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后下一代动力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是造成电池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阻碍其进一步实际应用。
近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郑耿锋和湖南大学马建民团队首次将硼掺杂石墨烯作为非金属氮气还原电催化剂应用于常温常压水溶液中氮气还原。通过理论计算,该项工作有力证明了硼原子掺杂有利于氮气的活化,反应的进行。在硼原子掺杂水平为6.2%时,硼掺杂石墨烯的NH3产量达到9.8 μg·hr-1·cm-2,法拉第效率达10.8%。相关成果以“硼掺杂石墨烯应用于电催化氮气还原”为题(Boron-Doped Gra...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王奇课题组在甲醇氧化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内容发表在《应用表面科学》(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的工作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阳极的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失去电子,通过外电路到阴极,同时氢离子(酸性电解液)通过电解质膜从...
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     石墨烯  染发剂       2018/3/21
大多数永久性染发剂利用有毒化学物质带来颜色上的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损伤头发。而且,想要的头发颜色越深,需要的化学物质就越多。为找到让金发变黑的更好办法,科学家开始求助于石墨烯—— 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被用于电子设备和各种医学应用的材料。他们从准备氧化石墨烯着手并将其同一种胶体混合。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涉及将一些氧和氢原子添加进来的石墨烯形式。随后,他们将颜色变深的胶体喷到金发样本上并等待胶体变...
近期,中科院固体所液相环境激光制备与加工实验室在具有双活性位点的铁氮掺杂多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氧气还原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0, 2423-2429 (2018))杂志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亚平教授科研团队首次报道石墨烯的催化活性,在常温条件下,石墨烯可催化硝酸银与乙醇反应生成氰化银,成功实现乙醇C-C键的断裂,该研究成果为石墨烯催化以及温和条件下实现C-C键断裂、合成新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启示。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12月29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以“Graphen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