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65条 . 查询时间(2.176 秒)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一个名为GRB 221009A的非常明亮、持续时间长的γ射线暴(GRB)或使距离地面500千米的地球上电离层的电离层电磁场发生较大变化。这可能是在地球大气中探测到的最强GRB之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随着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开展,高地应力、活动断层及挤压大变形等动力问题对隧道安全建设带来挑战。作为地下工程普遍采用的支护形式,传统锚杆在动力荷载下不具备抵抗大变形的能力。2009年和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研发了宏观负泊松比(NPR,Negative Poisson’s effect)结构锚杆和微观NPR锚杆钢,并在甘肃木寨岭隧道、云南昌宁隧道等进行现场工程应用。目前,动力拉伸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d by titani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阿’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d by...
近日,《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关于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
大气粉尘可以通过调节云的形成、能量和水分收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认识大气粉尘的排放和载荷是理解粉尘全球气候效应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北半球重要的粉尘源区,贡献了全球粉尘排放的17-20%,中亚粉尘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粉尘变化原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黄土作为古粉尘堆积已成为了解过去粉尘自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全球古气候...
由于放射性铯(RCs)的半衰期长、放射毒性强、极易在食物链中传递和积累,环境系统中RCs的迁移、转化和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放射性污染防控、核环境安全和核应急等领域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云母类矿物是控制RCs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RCs在云母类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和微观机制已较为清楚。但是,云母类矿物风化过程如何调控RCs的环境行为,RCs的吸附过程如何影响云母类矿物结构以及如何响应云母风...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副研究员张江阳、研究员张帆和孙珍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宏峰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和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质学》(Geology)上。
低密度大陆地壳如何俯冲到地幔深度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伊翔及其合作者首次在欧洲西阿尔卑斯造山带Sesia地体发现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揭示了张裂大陆边缘深俯冲的驱动力并非先前通常认为的大洋俯冲牵引力,而更可能是大洋扩张或大陆张裂引起的远程推力。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蒋方明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首创热管产出蒸汽直驱汽轮机地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开展了超长重力热管蒸气直驱地热能发电系统的场地实验研究,并于3月23日至26日成功进行了72小时发电试车。
2023年3月3日上午,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潘光主任一行6人到访大气物理研究所密云园区,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及有关科研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了解了密云园区的建设情况。
地表太阳辐射是地球辐射收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有助于气候变化相关的监测与研究。夏祥鳌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团队利用香河站高时间分辨率的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晴空识别算法及云量提取算法,构建包含晴空识别结果和云量估算结果的长期高质量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集,并对香河站2005-2019年的太阳...
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震源深度20千米;当日18时24分震中附近又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震源深度20千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