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治疗学相关记录1589条 . 查询时间(2.219 秒)
秉持传播中西整合防治肝癌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守正创新,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念,2023年4月23日,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肝癌专业委员会曾普华教授、韩国宏教授等两位主委组织全体委员,成功举办了首场线上学术会议。
肿瘤“绿色治疗”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的学术名片,20年来接受绿色治疗的患者超过万例,大量患者从中获益。绿色治疗采用局部微创技术联合全身中药的治疗模式,将癌症视为一种慢性病,对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及术后复发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模式。绿色治疗需要多种现代微创技术的支撑,在康博刀冷消融、微波热消融、经血管介入等基础之上,又新添前沿消融技术——电冷复合消融。
2023年4月2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邵阳市中心医院脑转移癌MDT联盟正式成立。邵阳市中心医院脑转移癌MDT是湘雅医院脑转移癌MDT联盟的第五家单位,联盟的成立将通过病例交流,远程会诊,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及临床研究,共同推动脑转移癌综合诊疗的开展。
2023年来,一种可作为免疫药物递送平台的纳米工程化免疫生态位(niche)由于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有望显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由水凝胶材料构成的类生态位由于可长效滞留肿瘤区域,模拟或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可定制的个体化治疗平台。
2023年来,一种可作为免疫药物递送平台的纳米工程化免疫生态位(niche)由于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有望显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由水凝胶材料构成的类生态位由于可长效滞留肿瘤区域,模拟或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可定制的个体化治疗平台。
肺癌是历年来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其极易发生转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与治疗已趋成熟,但对于转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转移的发病机理对于肺癌的控制与治疗至关重要。
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和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了一种称为机械纳米手术的治疗肿瘤细胞的新方法,即使是对侵袭性、化疗耐药癌症也有效。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3年4月13日,肿瘤学国际顶尖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方面最新的前瞻性转化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徐瑞华教授团队基于JUPITER-06研究的基因测序数据,建立了以基因组特征为依据的Esophageal cancer Genome-based Immuno-oncology Classification (EGIC)分型,拓...
Pt(II) 配合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毒副作用大、肿瘤蓄积差、易耐药等缺点。Pt(IV) 前药需在肿瘤微环境中被还原成具有治疗活性的Pt(II),才能发挥疗效。目前Pt(IV)的还原激活方法可分为两种:1)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时空可控性差,还原速率和效率难以人为调控;2)光还原法:迄今为止,用于光还原的激发光的最大波长仅为808 nm,穿透深度不足1 cm,只能应用于浅表层肿...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元云飞、李斌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Dr. Guocan Wang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RMT3甲基化修饰IGF2BP1促进肝癌奥沙利铂耐药”的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该研究首次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3是介导肝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关键驱动基因,且PRMT3可作为潜在...
2023年4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PPDPF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RIM21-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RIPK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PPDP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
2023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肿瘤细菌疗法的深度优化带来新的契机。基于合成生物学手段,科学家们能够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或细胞而非传统的化学小分子或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基础。人工设计的携带有合成基因线路的微生物或细胞能够响应疾病标志物或者外界信号,实现对药物释放位置、释放时间和释放剂量的控制,已逐渐发展为人类对抗疾病的强有力武器。
乳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1、IL-10、IL-17等。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TGF-β1表达与患者肿瘤的恶化以及生存期缩短成正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携带大量的TGF-β1,且携带TGF-β1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associated TGF-β, TGF-β1EV)...
日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学科支部书记、常务副主任兼放疗科主任、暨南大学肿瘤诊疗研究中心主任,赵建夫博士团队的《免疫联合多模态诊疗技术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及推广》项目荣获2022暨南大学高价值专利成果挑战赛暨第十一届金博奖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大赛高价值专利三等奖。
当癌细胞扩散到大脑时,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大多数针对转移瘤的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者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无效。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的新研究为癌细胞如何扩散到大脑提供了新线索,通过了解癌细胞如何在脑部旺盛发育或衰退,或有助于科学家针对这些分子过程开发新疗法。这项新研究结果发表在《先进纳米生物研究》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