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诊断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诊断学相关记录274条 . 查询时间(0.298 秒)
2020年11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薛雷教授课题组题为“Rox8 promotes microRNA-dependent yki messenger RNA decay”的研究论文。Hippo信号通路从果蝇到人高度保守,其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晰。薛雷课题组利用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开展遗传筛选,发现RNA结合蛋白Rox8是...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高达78.4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03%和26.99%,居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国内外多个抗PD-1/PD-L1抑制剂问世,随着免疫治疗等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一名出生仅仅5天的新生儿,即因受益于胎儿结构畸形诊治平台而获得救治。该名男患儿萌萌(化名)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被诊断得了巨大骶尾部肿瘤,这无疑给萌萌的爸爸妈妈增添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孩子的病到底能不能治好?”,“肿瘤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会不会留有后遗症?”等等一系列困惑涌向萌萌父母的心头。然而面对弱小的新生命,强大亲情战胜了恐惧心理,坚强的父母并没有选择终止妊娠,决定将萌萌生下并做进一步...
在9月30日举办的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对获得第五届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的12个项目进行了颁奖,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教授以及上海市肺科医院的陈昶教授主持的项目荣获此次抗癌科技奖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姚瑜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以及上海长海医院张火俊教授荣获本届科技奖二等奖;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上海质子重离子临床技术研...
2020年8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海坤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建勇课题组合作研究论文“Interleukin-8 as a candidate for thymoma identification and recurrence surveillance.”。胸腺瘤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纵膈恶性肿瘤,是人类最常...
2020年9月18日,消化内镜学领域权威期刊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课题组题为“Size of Lugol-unstained lesions as a predictor for risk of progression in pre-malignant lesions of the esophagus”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基于柯杨课题...
某偏远落后的社区医院,病患躺在床上,医生拿着一只小巧的白色探头在病患脖颈处轻轻滑动,旁边一个与iPad相似大小的显示器上立刻呈现出实时影像。突然,“嘟嘟”警报响起,一个黄色方框出现在显示器中,病变区域被圈了出来。点击“分析”按钮,只要数十秒,一份专业的甲状腺超声报告出来了。这样的场景在不久将来即将成为现实,而一切都得力于由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视隼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研...
涂上凉凉的糊糊,圆圆的、滑滑的“扫把”就开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边,屏幕上就出现了阴天里、黄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雾霭,成团如黑漆的,迷茫如远山的森林。专业医生根据这幅画面就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有病变。然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你,就要去做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确认是否真的有了病变。
物理学院程茜团队发明“多模态光声分子成像和肿瘤诊断系统”,早期肿瘤诊断无创精准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9-14 浏览:1306 涂上凉凉的糊糊,圆圆的、滑滑的“扫把”就开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边,屏幕上就出现了阴天里、黄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雾霭,成团如黑漆的,迷茫如远山的森林。专业医生根据这幅画面就会告诉你,哪里可能有病变。然后,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你,就要去做组织活检进...
被称为“生命健康第一杀手”的癌症令人闻之色变,但如果能早点找出这个“杀手”,它便难以“行凶”。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恶性肿瘤筛查早诊的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助力多癌种早筛关键技术突破。“早筛早诊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的最有效途径。”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说,高通量液体活检是实现癌症早筛早诊的突破口,但目前这项技术的研究面临检验灵敏度不足、缺乏液体活...
近日,一名家属携带着一名十多岁的孩子冲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室。急诊室护士发现孩子口唇青紫,呼之无法应答,立即将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大厅的复苏单元。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有效复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这也是仁济医院急诊复苏单元启用首日成功救治的第一名患者。
2020年7月21日,《自然·通讯》发表一项由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吕明教授等领衔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Non-invasive early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本研究共同第一...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1日晚,《自然.通讯》发表了由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科研团队的成果《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该团队由青年研究员陈兴栋等领衔,对复旦大学牵头建设的泰州队列的部分血液样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癌症早期检测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等5种常见恶性肿瘤,在达到现有临床确诊金标准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现自觉症状前,早期的...
2020年6月18日,以湘雅医院麻醉科邹望远教授为通讯作者,张增利博士和邓美玲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Microglial Annexin A3 downregulation alleviates bone cancer-inducedpain via inhibiting the Hif-1α/VEGF signaling pathway》被麻醉疼痛学领域的专业顶级期刊《Pain》在线发表(中...
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纵隔疾病诊治中心,始终保持胸腺肿瘤诊疗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近年来,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联合多学科诊疗团队,致力于胸腺肿瘤临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日前,由方文涛教授领衔的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研究团队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的官方期刊、胸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胸腺肿瘤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国际首个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