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妇产科学 >>> 妇科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妇科学相关记录133条 . 查询时间(2.093 秒)
“卵巢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90%以上的患者都能活过五年。”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传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崔恒教授介绍,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三位,但是其死亡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高居榜首。“因为发现它时,绝大多数都已经是晚期了。”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5年生存率仅为30%~40%。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奋辑笃行,不负韶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再创科研佳绩!
“程主任,真是太感谢您了!我完全没想到只一刀就解决了问题,居然不需要放疗、化疗!而且,听人说切子宫的手术很容易伤到输尿管,发热、小便解不出的情况很常见,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日前,51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黄女士,带着“劫后余生”的欣喜与感慨,紧紧握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知名妇科肿瘤专家程忠平教授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8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欧LIFE宫内疾病诊疗中心揭牌。意大利驻沪领事馆副领事Bartolomeo Lemonarca先生,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副院长狄文、张继东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由狄文主持。
对于10岁的元元(化名)来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的两周是彻底改变人生的14天。经过7个半小时的腹腔镜辅助阴道尿道分离、外生殖器重建手术后,于日前顺利出院。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26万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15万人因此死亡。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处,发病后的早期症状非常隐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癌症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五年生存率不足50%,被称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好时节,但对于许多怀里揣着乳腺纤维腺瘤的姑娘来说恐怕更烦恼的是要不要趁这个温度适宜的好天气,赶紧去医院把手术做了。
王燕副教授,擅长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异常子宫出血、不孕不育症、妇科盆底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熟练开展腹腔镜、宫腔镜、阴式等微创手术,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一开始只是以为自己长胖了,没想到2个多月里就像吹气球一样大起来,比我足月生孩子那会儿都大,现在想想都后怕!”日前,37岁的陈女士(化名)在瑞金医院妇产科接受了经腹盆腔巨大肿块切除等一系列手术,医生从她腹中吸出了14000毫升、相当于40罐听装可乐容量的胶冻样物质,终于令她的腹部归于“平静”。
2020年3月24日,是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近年来,这种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高达10~30%的常见疾病,其患病年龄正在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被“一忍再忍”的花季少女痛经可能就是被忽略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家呼吁社会、学校、家长需共同引起重视,避免对未来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2020年2月24日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等8家医院合作,最新研发出一种新的卵巢癌无创诊断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医疗人员仅利用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就可对卵巢癌分类进行精准判断。此次,研究团队与我国华东、华南、华北8家三甲医院合作,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卵巢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中。科研人员共收集两大类、共501名卵巢癌患者的核磁影像资料,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特征、构建...
日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张颐教授团队以一例机器人辅助下外阴癌根治术,圆满完成了第300例妇科机器人手术。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器官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卵巢癌发病早期通常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寻找卵巢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标志物的任务迫切。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不具有3’帽端结构和5’尾的,通过共价键形式形成的环状结构的RNA分子。研究表明,cir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cir...
2019年8月10日-11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第十五届全国妇女保健学术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教授钱序及院系有关学生参加此次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妇女保健学术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协办。大会除主会场外还设立了孕产期和产后保健、妇女常见病防治等多个分会场,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涉及新时...
2019年7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30.641)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论文题为“Gut microbiota-bile acid-interleukin 22 axis orchestrate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肠道菌-胆汁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