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家畜育种学相关记录197条 . 查询时间(2.669 秒)
2022年10月31日-11月5日,在云南省兰坪县畜牧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卫东教授的带领下,学院相关专家一行5人到兰坪县开展畜牧产业科技服务工作。
2022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开展了中国香猪肉优质风味的代谢组解析,揭示了中国香猪肉的代谢组特征,为优质猪肉的遗传机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了新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
2022年9月25日,基因组所李奎团队基于梅山猪、巴马香猪等基因组序列、功能元件、生物学功能、多态信息含量及单倍型特征等数据,开发出一款生物芯片,命名为“天鹏香芯”,根据其位点特征,又称为猪7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该芯片可用于检测梅山猪、巴马香猪肉质品质相关的基因表达量,且涵盖了我国地方猪种多个特有的变异和位点,对推动瘦肉猪选育,保护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9月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建的北京油鸡资源保种场正式投产运营,第一批5000只北京油鸡鸡苗顺利进入基地,意味着北京油鸡成功回归北京,再次实现原产地保种。北京油鸡是北京市唯一的地方鸡种,外貌独特、肉蛋品质优良,为国家重点保护品种,具有罕见的“三毛”(毛冠、毛髯、毛腿)和五趾特征,于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北京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北京油鸡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中期。上个世纪70年代,因受国外引...
2022年9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光周期诱导下卵巢摘除及雌激素处理(OVX+E2)绵羊甲状腺circRNAs图谱,揭示了甲状腺组织中在不同光周期下差异表达的关键circRNAs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
2022年9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鸡Z染色体上存在可以显著影响白羽肉鸡的产蛋性能的区域,并通过“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多个群体和关联分析、选择信号等多种方法分析验证了这一区域,鉴定出可以用于直接选育的基因位点,为快速提高白羽肉鸡产蛋性能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应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顾招兵副教授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雷初朝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李家奎教授,于2022年8月9日~8月11日深入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之牦牛产业科技服务。针对当地牦牛体格较小、良种缺乏的情况,雷初朝教授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良计划,引进大通牦牛或者其他优良牦牛,或者优质肉牛冻精进行改良;承诺依托和整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力量,为...
2022年7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解析了肉羊肌内脂肪的组成及其对羊肉风味的作用,筛选出影响羊肉风味的重要脂质分子,为改善羊肉品质提供了潜在靶点,为肉羊品质育种提供了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IF =9.231)。
2022年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生物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发表综述文章,对国内外利用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器、先导编辑等基因编辑工具提高动物抗病性和生产性能,改善动物福利,培育基因编辑动物育种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022年6月25日,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寻梦·启航”生命科学大讲堂第一期以线上方式开讲。本期讲堂邀请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鑫华教授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光鹏教授做主题报告,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教授主持,共有150余人参加。
2022年6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蛋氨酸调控北京鸭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
2022年6月14日,牧医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褐藻寡糖通过调控菌群-睾丸轴改善肥胖雄性生育力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谱(Microbiology Spectrum)》(IF =7.17)上。
2022年5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独龙牛染色体融合和环境适应性新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布了独龙牛高质量全基因组组装序列,揭示了独龙牛的起源与系统地位问题、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以及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对我国牛种质资源的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的精准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系列期刊《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 Biolog...
2022年5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KASP测序技术,对400只具有产羔数记录的云上黑山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基因SNP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一个新的SNP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揭示了该SNP调控山羊产羔数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
“国外一对种虾要1000元,以前贵也没办法,不得不买。现在好了,我们有自己培育的种虾,长得快、不生病,关键价格还低,再也不担心种虾涨价了。”正值每年春季对虾育苗的最佳时期,谈起近年来养虾业的变化,山东省昌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们纷纷表示。“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具有个头大、生长快、对营养需求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自1988年从国外引进后,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