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树木生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树木生理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2.537 秒)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团队首次建立了成年大树原位15N成对标记法(图1),揭示了东北地区四个主要针叶树种(红松、云杉、樟子松和落叶松)成年大树氮吸收策略。研究发现这四个针叶树种均表现出对硝态氮的高效吸收,占总氮吸收的39~90%(图2),不同于以往水培实验所发现的针叶树种偏好吸收铵态氮(55~98%)的结论。本研究首创的成年大树原位15N成对标记法研究植物氮吸收偏好充分考...
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树种往往需要权衡其资源投入策略。性状调节生长死亡权衡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然而,生长死亡背后的生态学过程却鲜有研究。比较广泛的猜测是生长投入和防御投入的权衡导致生长较快的树种更容易遭到天敌侵害。然而,对生长和防御的投入在群落生态学中很难量化。研究人员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这两种投入所对应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来研究树种权衡特性。在森林群落中,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建立,个体存活、生长和...
2020年8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最新研究成果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as dominant environmental drivers triggering secondary growth resumption in Northern Hemisphere conifers”。森林树木可以存活数百至数千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鸿雁教授课题组7月30日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发表题为“Drought-modulated allometric patterns of trees in semi-arid forests”的论文。课题组与中科院植物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同行合作,借助地基激光雷达,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蒙古栎(Querc...
植物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营养物质运输、信号传递和机械支撑等重要功能,并且次生维管组织发育作为树木重要特征是木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次生维管组织发育需要植物激素、转录因子和miRNAs等多种调控机制协同调控。
2020年7月6日,由四川大学牵头,与中山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发表了题为“Leaf senescence exhibits stronger climatic responses during warm than during cold autumns”的论文,揭示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秋...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日益加剧,其中北半球生态系统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为显著。芽或叶片物候是决定树木何时开始及结束生长及固碳的重要特征,木质部是树木长期固碳的重要组织。因此,树木芽或叶片物候和木质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生态学需全面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这对准确评估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研究问题,生态中心博士后张邵康在合作导师任海研究员和黄建国研究员的指导...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建立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区域537年(1479—2015)的灌木年轮宽度年表。这是我国迄今最长灌木年轮宽度年表,可以揭示该区域春季气候干湿变化状况。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后芦晓明介绍,灌丛在青藏高原分布广泛,是拓展研究以乔木为主的树轮网络至高原内部的唯一途径。香柏灌丛分布于海拔4740米至4920米的阳坡,...
树木的年轮除了代表它的年龄外,还能告诉我们在树木生长的那些年里,当地降雨量等环境信息。那么,灌木的年轮也能反映这样的信息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梁尔源研究员等建立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区域537年(1479年至2015年)的灌木年轮宽度年表。这是我国迄今最长灌木年轮宽度年表,揭示了该区域春季气候干湿变化状况,为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山区长时期气候变化提供了自然档案资料...
二十世纪初以来,全球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衰退,且森林大面积死亡的风险持续增加。抵抗力和恢复力是评估森林树木对干旱胁迫应对能力的关键指标:抵抗力是指相比正常生长状态干旱导致的树木生长下降的程度;恢复力是指干旱结束后树木生长恢复的速率。已有研究发现,树木应对干旱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权衡关系:抵抗力愈低,恢复力愈高;反之亦然。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仍不明确。...
基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树线样地网络,我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梁尔源研究员及合作者最新研究揭示,种内(同种树木内部之间的竞争和互利)关系也是调控喜马拉雅山中段树线爬升速率的重要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温度-降水交互作用影响树木幼苗集群分布状态,进而调控树线爬升速率。这一高山树线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进展,揭示出局域尺度上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如何驱动大空间尺度树线格局,从种内关系视角解释树线变化的空间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史锋副研究员、郭正堂院士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保研究员、瑞典哥德堡大学Hans W. Linderholm教授,中国气象局杨凤梅副教授、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尹秋珍教授和Kristina Seftigen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邵雪梅研究员合作提出了树轮生长趋势排序法(TSR),用于评估去除树木生长趋势影响构建树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泰国籍硕士研究生Sakkarin Rakthai在研究员范泽鑫等指导下,与泰国的玛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皇家林业部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在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共采集了三个样点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树木年轮样本,分析了南亚松径向生长的气候敏感性和长...
2020年3月11日,记者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获悉,该所生态修复团队首次揭示速生树种杞柳体内铜的长距离运输途径,明确了铜在木本植物体内的木质部运输和韧皮部再分配的过程及机制。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危害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该论文作者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陈光才介绍,速生树种具有对重金属积累能力较高、生长快、覆...
2019年10月23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树木年轮学大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树轮-环境-热带森林”,共设立了“树木年轮与气候”、“树木年轮与生态环境”、“树轮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树木径向生长生理与木材解剖”、“灌木与年轮”、“热带亚热带树木年轮”、“树轮方法与大尺度气候变化集成”、“树轮交叉学科:石笋、湖沼记录”8个专题。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30余名专家、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