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5691条 . 查询时间(2.696 秒)
烟素(Karrkins, KARs)最初为从烟雾中鉴定的一类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光形态建成、共生、环境适应性等诸多过程。SMAX1和SMXL2是烟素信号途径的抑制蛋白,其调控烟素信号转导的机制还不清楚。
传统的基于表型和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已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但其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研究和实施新的育种策略以提高水稻产量是遗传学家和育种家关注的热点,基因组选择是其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为进一步加快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让农业推广部门及种粮大户了解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最新科研成果,做到看禾选种,提高秋播小麦优良品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服务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5月10-25日,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所科技服务中心和小麦研究室举办了多场次徐麦系列优新品种观摩活动。
2024年5月20日,从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观摩活动现场传来好消息,在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连片种植的200亩“中油杂501”油菜,在苗期和蕾薹期历经多轮雨雪冰冻天气后,丰收在望。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其理论亩产达370.3公斤。
记者2024年5月1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近日联合主办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质高效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展示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对接会。业内专家认为,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病抗逆性好,可以有效帮助主粮规模种植主体实现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提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团队充分考虑作物冠层垂直面结构与微气候差异,优化了彭曼-蒙特斯模型,将该模型对温室番茄生长初期冠层稀疏时蒸腾量估算精度提高了11.8%。相关研究发表在《农业水管理(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
2024年5月15日下午,“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陕西省城固县龙头镇,了解稻渔综合种养和智能育秧等现代化农业体系。
2024年5月23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省市县领导、县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70余人,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当涂县建设的油菜万亩提单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和机械实收测产考评。本次测产专家组除了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专家外,还特别邀请了3位当地油菜种植大户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测产考评。2024年5月23日上午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实地观摩了位于当涂县护河镇青山村、黄...
2024年5月20日,从在江苏东台召开的“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观摩现场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采用密植高产高油多抗生产技术,在苗期和蕾薹期历经多轮雨雪冰冻天气后丰收在望,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理论亩产达370.3公斤。
2024年5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首次揭示了玉米在驯化及全球适应性过程中,种子根数目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适应性轨迹,鉴定了控制种子根数目的关键基因ZmHb77,阐明了其调节根系结构及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为高效挖掘抗逆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
2024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与鄂尔多斯共同举办“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科技助推草产业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会议集结草业领域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以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并推动鄂尔多斯市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2024年5月20日山东东营召开的全国耐盐碱小麦种业创新现场观摩会上,田间展示了我国小麦耐盐碱育种联合攻关阶段性创新成果。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航麦802”耐盐性达到1级,在中度盐碱地亩产450公斤以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为提升我国盐碱地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落实“中国农业大学与甘肃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战略框架协议”要求,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24年5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振华、院长白小明带队,一行7人来访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活动由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主持。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联合中山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揭示了miR397-OsLAC-OsTTL通路调控水稻产量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丁增富,男,1970年12月生,安徽庐江人,硕士,副研究员。现任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