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1897条 . 查询时间(2.164 秒)
污染源清单是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最重要的输入数据之一,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因子。传统自下而上源清单由于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大、制作成本高,难以快速更新,往往需要1年以上才能更新一次,其不确定性在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快速变化情形下会显著增大,对空气质量预报也引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3年以来,天津石化采取优化污水处理流程、回收雨水和含盐污水等措施,加大污水回用量,破解制约污水回用率提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水务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用水成本。截至目前,该公司污水回用率达到71%,同比提升3%,实现整体污水回用率超70%的目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李芊团队联合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Richard B. Rivkin、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林森杰,揭示了大湾区近海硅藻水华以及氧脂类代谢物在磷循环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据悉,2023年9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开发布《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内政发〔2023〕16号),决定授予“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绿色高效利用成套技术”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科技成果的获奖既是内蒙古自治区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视工业固废利用、鼓励固废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包头市推进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主动参与工业固废规模化...
生物炭是有效去除废水中汞(Hg(II))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但其大规模应用受到生物炭较高的制备成本限制。因此,亟需进行技术经济评估以量化生物炭制备的成本效益比,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023年9月8日,在大庆油田哈19返排液处理站,技术人员正在对日常加药量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截至当日,大庆油田今年已累计处理压裂返排液630万吨,在原有12座场站基础上,新建6座压裂返排液处理站,通过持续完善业务布局和场站布局,实现了废液处理能力全覆盖、服务区域全覆盖。
2023年7月7日上午,能动学院廖强教授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杨昆霖在第八教学楼101教室就工业废水的绿色处理及生物燃料的开发等内容开展学术讲座。
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和蒸腾效率影响陆-气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从而进一步影响局地温度。该效应在不同的纬度、季节、海拔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表现不同。因此,植树造林的局地温度效应高度依赖于气候背景。除了上述影响气候背景的因素外,气溶胶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减少气溶胶污染是否会改变植树造林的局地温度效应尚不清楚。
2023年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专家对由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2023年9月3日,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牵头承担的2023年度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农牧有机废弃物肥料化果蔬应用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推进会在淄博高青县召开。项目第一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江丽华教授,第二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健正,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高青县数字乡村发展中心、技术示范主体、新型经营主体等项目参与人员等...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染现象已被陆续报道,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聚焦于对微塑料污染开展现况调查,或探究不同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及健康风险,而对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较少。然而,基于微塑料疏水性强...
2023年来臭氧(O3)污染日益严重,尽管北京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但由于气象和前体物对O3的非线性影响,不同区域的O3演变趋势对排放变化的响应非常复杂。目前缺乏基于长期数据,从不同的监测指标对北京不同区域O3演变、生成机制及控制成效的全面评估;此外,O3污染事件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亦缺乏长期全面的研究。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其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染现象已在全球各地陆续报道,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集中于对微塑料污染开展现况调查,或探究不同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及健康风险,对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较少。但基于微塑料疏...
纳米塑料(Nanoplastics,NPs)的污染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NPs会引起包括物理损伤、氧化应激、细胞信号传导受损、发育缺陷和遗传损伤等在内的多种不良影响。然而,受NPs本身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中NPs的准确跟踪监测和可靠定量分析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如此,实验室中纳米塑料毒理及环境行为研究,可为其污染防治、毒理效应研究提供参考。为此,纳米塑料的可控合成及定量化颇为重要。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从能检索到的项目立项信息中查询到,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9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资助总金额为380余万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